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回忆黎明

2020-9-18 15: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0| 评论: 0|原作者: 易允武|来自: 名城长沙网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古城从此获得新生。当新世纪降临,早年的那个黎明已距我们有五十二年了。我时常想,倘若我们淡忘往事,也许有一天,人们会记不清楚母亲之城再生的年庚岁月。

黎明时分
    1949年夏,我还是楚怡高等工业学校附属中学初一学生。因为年岁小,此前没有参加中共长沙市地工委、市学联组织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一系列游行集会活动。但是从当时的传闻知道,自国民党得力干将白崇禧率部退到湖南后,他采取高压手段,对省政府主席程潜施加压力,公开镇压学生运动。对此,党中央决定和平解放湖南问题,争取程潜、陈明仁起义,以减少古城和全省人民的损失。这信息,通过当时由地下党和进步人士创办和控制的《实践晚报》、《晚晚报》及《中央日报》或明或暗地透露出来。街头散发的传单、巷陌张贴的标语、漫画,无不表明黎明将冲破黑暗,蒋介石、白崇禧在湖南设置的防线将土崩瓦解。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自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进入临湘、平江、浏阳后,大军已兵临长沙城下,只待程、陈两将军签定和平条款,古城的解放指日可待。那时我住在距八角亭很近的育婴街。8月4日,天气溽热难耐。大清早,街头巷尾已贴满《长沙市各界
    迎接解放联合筹备会宣言》。那油墨未干的印刷品,霎时点亮了人们的眼睛。市民们欣喜欲狂,奔走相告。全市学校基本停止上课,纷纷制作标语、横幅,街头开始扎起用松柏装饰的牌坊,不少商店也提前打烊,挂灯笼、披彩条。布店的红绸一时供不应求。
    这不啻是一阵春雷。市民们知道,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8师将于第二天入城了。人们在这天度过了不眠之夜。黄兴路、八角亭一带的商店纷纷把大茶缸排在人行道上,以便威武之师通过马路时能喝上药茶解暑。位于育婴街的“新舞台”剧院有行业工会的演员在赶排节目,可谓通宵达旦。人们翘首以待,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8月5日,骄阳炙人。我7点多钟就到育婴街口等候。从八角亭的银星电影院到南门口德茂隆酱园早已挤满人群。屋檐下摆的长凳、方凳一溜排开,卖包子、烧饼、油条的伙计穿行其间,吆喝着“庆祝解放,早点八折!”长街两头都有彩旗飞扬,负责通报入城情况的联络员提着铁皮喇叭穿梭般地奔跑不迭,真可说是如金鸡报晓一般活跃。
    10点多钟左右,就在人们焦急等待的时候,突然,空中响起飞机的轰鸣,而且越来越喧嚣。这时,但见两架涂画国民党党徽的战机顺黄兴路低飞而过,撒下花花绿绿的传单。拾起一看,原来是白崇禧部造谣惑众、妄图反扑的胡言乱语。不少人顺手扔掉,也有人把它撕成小块卷烟丝,笑着说:“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谢谢白长官给我们提供卷烟纸。”
  尽管天气酷热.“迎解”的市民仍耐心等待,一直到下午4时许,长沙市各界迎接解放军联合会的代表才在东屯渡与138师会合。6时左右,浩浩荡荡的大军从小吴门顺先锋厅朝黄兴路开拔而来。当彩旗从远方飘来时,我立即随人流朝黄兴北路涌去,死劲地挥舞手中的三角小旗,如逐浪的游鱼。
  “迎解”队伍由湖南大学、克强学院、邮汇局、新闻界等单位的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引路。车头上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巨幅画像,接着是秧歌队。那时市民最想看到的是解放军。但见这支南下的人民军队有的戴着钢盔,有的戴着军帽,灰色的军装大都在肩头上缝着厚厚的补丁,打着绑腿,穿着厚底布鞋。其军容军纪和国民党军队有天壤之别。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油黑憨厚的脸庞带着笑容,不时环视这陌生的城市行注目礼,并频频挥手。老百姓却如潮汐般地围拢去,有的人给官兵献锦旗,有的人将纸花挂在士兵的枪尖上。我这个小不点派不上用场,就一直跟着部队跑,见着拖机关炮的战马累得够呛,连忙赶紧回家端了一盆凉水打算给马匹喝,可惜待我重返大街,早已为时过晚。然而我仍朝南门口奔去,竟忘记腹中饥饿。这时,已是华灯初
上,而“迎解”人群仍不忍散去。长沙的黎明,夜以继日,令我终生难忘。

黎明之歌
我自幼喜欢文艺,自然对演出活动情有独钟。8月5日,新生的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即开始播音,传播入城盛况及通报有关演出活动的地点。我通过矿石收音机的信息不停地奔跑,去观看演出。
    记得长沙市工委曾散发过“迎解”宣传计划大纲。其中“宣传方式”确定的节目有莲花闹、说书、狮灯、竹马、活报、快报、漫画、标语、歌咏、舞蹈、墙头诗、街头剧等。通过宣传,达到欢庆解放、宣传时事、慰劳大军的目的。
    当入城部队行行复行行通过南门口时,我已经选择最佳位置在观看演出了。德茂隆酱园的空坪,搭了舞台。鞭炮的轰鸣且不说它,那放鸟铳的声音可谓惊天动地。记得解放军炮兵通过时,由八匹骡子拉着的大炮特别引人注目,鸟铳出声时常吓得骡子嘶叫。而舞火流星则别具一格,那种节目由一些打着赤膊的壮汉担纲。表演者肩头绕着长绳,绳端系着铁瓢,里面搁着烧红的木炭,壮汉转动身躯时,长绳刷刷飞舞,红炭火星四溅,既动人心魄,也煞是好看。
    但我最欣赏的还是歌舞节目。为着观看歌舞节目,我又从南门口跑到位于黄兴北路后面的青年会去。这里是过去地下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聚会的地方。一路上,我估计人行道两旁“迎解”的人群达十万以上。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138师文工团也在街头表演节目,只见十八支军号为先导,一条由松枝和树叶编织成的彩龙盘旋于夜空中,号鼓齐鸣,非常壮观。青年会的演出分室内,室外两部分,令人目不暇接。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由演剧六队、湖南音专、湖大文工团联合表演的节目。这些知识分子用满腔热情唱出了心底之歌。其中《你是灯塔》、《延安颂》、《山那边哟好地方》是从解放区传唱过来的著名歌曲,特别动情,扣人心弦。那些演员,男的穿着中山服,女的着学生裙,一律佩戴三角形校徽,手中握着彩色三角小旗。唱得动情时,泪流满面,而指挥者则汗流浃背。

黎明情怀
    当人民子弟兵入城式结束后,除了街头巷尾的欢庆节目仍在进行外,人民群众的劳军热潮也开始了。根据“长沙市各界迎解筹备组工作大纲”的布置,要发动社会各界捐献实物慰劳解放军,保证供应军粮和军需物资,并在币制未确定前帮助子弟兵解决财务困难。这种布置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8月5日傍晚,城里到处都可看见插着慰劳红旗满载物资的板车在滚动。据我所知,我父亲所在的省邮政局一位已有四个孩子的杨妈妈赶做了五双布鞋送到“迎解联”。每双鞋的布底上还绣着“子弟兵万岁”等字样。其拳拳拥军之心已深深扎在密密麻麻的针线之中。
    长沙新生伊始,旧中国遗留下的保甲制度短时尚未废止,但街道上的保长、甲长知道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也不敢蠢蠢欲动。这时,我所住的育婴街居民就公推一位老工人作街道负责人,取代过去的保长。大家有什么拥军慰劳品就送往他家,再由他送往中山路省参议会“迎解联”办公地址(现湘江宾馆)。记得我家捐献的是一打毛巾和三个日记本。我学着当时报纸上的口号分别写着:“长沙和平解放万岁!”“支援解放军南下,解放全中国!”“为建立新民主主义之中国而奋斗”。那些日记本后来送到哪位战士手中我不得而知,但它肯定随大军南下,记录着解放大西南和广东、广西的赫赫战果。开学不久,我还以《军旗下的日记本》为题写了篇作文。
  民拥军、军爱民谱写着军民鱼水之情。8月5日晚,长沙人民度过了一个狂欢之夜,但实际上午夜以后人们还是要休息的。然而,第二天我所获悉的信息和报纸上登载的消息却令人感慨万分。不少人说,有一部分未找到宿营地的官兵当晚就露宿于南门口一带商店和铺面的屋檐下面。户主硬拉蛮扯请子弟兵入室休憩,均遭婉言谢绝。
又听说,清晨部队转移时,凡是露宿的地方,所有人行道和石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用井水加以清洗,人民子弟兵解放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到头来还睡在地上,任凭露水侵袭,谁曾见过这样的部队啊!不少历经几个朝代的老者为此感动得老泪纵横。
    又据当时《新湖南报》所载,138师参加协操坪(今东风广场)联欢的部分官兵当夜也是露宿在省立一中的操坪上。在他们打开背包时,恰逢从东屯渡“迎解”的同学回校。学生们见状,纷纷劝说子弟兵到寝室去,结果无效。于是,六十多位学生索性把草席、竹垫搬出来,头顶星星,身挨大地,和官兵同眠于夏夜的天幕之下。如此感人的真实故事,可以说是数不完、道不尽。巍巍麓山,滔滔湘水,五十万长沙市民都是历史的见证。黎明,给我们留下“长岛人歌动地诗”的光辉篇章,自此,“芙蓉国里尽朝晖”即光照万代。

作者:易允武
来源:2005年5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二月花文丛《雨打芭蕉——易允武自选集》

上一篇:长沙屋檐下下一篇:长沙新生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30 20:27 , Processed in 0.09772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