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第四章 花鼓遍野

2017-4-21 17: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187| 评论: 0|原作者: 孙文辉


6零陵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剧种之一。

永州,古称零陵。1983组织编纂《湖南地方戏曲剧种志》时,今永州市称零陵地区,故这一地区的花鼓戏定名为零陵花鼓戏。1995年“地改市”时,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和永州市辖区。永州下辖零陵区、冷水滩区两个市辖区及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9个县。流行在这一地区的花鼓戏因袭称为永州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旧称花灯,或名调子,是由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合并而形成的地方戏剧种,是湖南花鼓戏六大流派之一。其流传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了。分布区域主要在永州所属九县以及衡南、新宁、邵阳、常宁和粤北、桂北等地,是分布区域相对较广的地方戏剧种。

祁阳花鼓灯源于清嘉庆年间形成的民间“车马灯”和巫师的“庆神戏”。道县调子戏则由乾隆年间传人的民间“狮子戏”发展而成。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恩祥在道县上追塘创办花鼓戏教馆“学字馆”,学徒20余人,出科后成名艺人有黄彩学、黄浑学、黄文学等。翌年,外号缺子婆的艺人在道县创办“清字馆”科班,学徒20人,3个月出科后成名艺人有蒋建玉、黄讲学、廖有仔、何玉清、黄德清等。民国6年(1917),老人丑班创办于道县,学徒20人。翌年,斌字馆创办于祁阳,学徒8人。此后,在中华民国十年(1921)至三十五年(1946)期间,零陵花鼓戏先后创办有“双字馆”“玉字馆”“得利园”“双喜园”“和字馆”“荣庆园”“喜庆园”“廖有仔班”“六和班在”“明字馆”“凤喜园”“松字馆”“同乐园”“春兰园”“蒋建苟班”“玉盛班”“三多班”“廖青年班”等班社。此时期可谓花鼓遍地,繁荣昌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10月,零陵县大众楚剧团在零陵组建,由肖定扬等29名祁阳、祁东花灯艺人组成,1952年,道县调子戏艺人张霞清等14人进入大众楚剧团,祁阳花鼓灯与道县调子戏合流,1956年改名为零陵县花鼓戏剧团,1984年8月更名为永州市花鼓戏剧团。1959年9月,道县现代戏剧团成立,1965年解散。1979年,双牌县花鼓戏剧团成立,1989年解散。至1991年,仅存永州市花鼓戏剧团为零陵花鼓戏的专业剧团。

零陵花鼓戏在清末民国时期唱半戏半调,多为“二小戏”或“三小戏”,但均被官府视为“淫戏”,发布文告严禁演出。这一时期先后上演的剧目有《打零陵婆》《唐飞雄坐监》《盗草》《三看亲》《观花偷桃》《包鱼换子》《贫富斗》等。1952年8月,零陵大众楚剧团排练《四亩大丘》参加湖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此后,零陵花鼓戏创作、排演剧目《水牛》《云南寻夫》《月明心亮》《智取威虎山》《响姑》《炸龙头》《绿林哨兵》《双还账》《拆墙》《春碓》《假报喜》《湘子服药》《谷城会》《莲花吐艳》《破瓢记》《打安徽》《拷打梁氏》《赶子牧羊》《舂碓》《假报喜》《讨学钱》《贤女劝夫》《湘子服药》《乌英晒鞋》《寡妇上坟》《双还账》《莲花吐艳》《四亩大丘》《渡口把关》《盗草》《雕龙宝扇》《两家亲》《破瓢记》《野坳谷》《死去活来》《黄荆树》《算命记》《打狼》《打铜锣新传》《猫鼠谈》《两个父亲》《石头记》《古屋春梦》等。至1991年,零陵花鼓戏共演出剧目近100个,其中30个剧目在省地演出中获奖。

零陵花鼓戏的唱腔男女不分腔,根据不同的声腔结构和伴奏形式,可以分为川调、走场牌子、小调三类,各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其传统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为管弦乐,计有皮琴或碗胡、月琴或三弦、唢呐、笛子等乐器。其中祁阳皮琴和道县碗胡、大唢呐是代表剧种风格的主奏乐器。武场为打击乐,包括战鼓、燥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钞等。

2008年,零陵花鼓戏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  结

本篇所谈及的文化,并不是完整的洞庭湖文化,而只是洞庭湖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我们的描述是从一具6000年前的傩面开始的。傩,是一种现存最为古老、在湖南也还有不少保存的原始文化。它涉及到了艺术与宗教的起源,而在这一编中,我们介绍的只有狮子舞、地花鼓和花鼓戏,其实更重要的还有傩戏。

湖南的傩戏遍布湘西、湘中和湘南,却在湘北的洞庭湖区却消失了。傩戏影响到了湖南现存所有剧种的起源,因此,关于傩戏与其他大戏剧种的起源,我们将在以后的篇章中描述。

第一编与水有关,因为源自“洞庭天下水”。

与水最有关的就是龙。龙,是中华文化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象征。龙在民间的生活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是龙灯和龙舟。龙灯的起源虽在中原,但洞庭湖区的灯会可能是湖南最早的灯会,从长乐那个小小古镇上的“扎故事”的规模来看,这一推断也许错不到哪里去。龙舟的起源与洞庭湖相关,因为世人谈龙舟,往往绕不开那条汨罗江!因此,我们把其他区域内的龙灯与龙舟,都作为“流”放在这一编中叙述,离历史的真实也许不会相距太远。

龙灯与龙舟的祭祀,多是围绕农业丰产而展开。龙灯祭祀的是云中之龙,祈盼的是一年间风调雨顺;龙舟祭祀的是水中之龙,为的是平息即将来临的洪水,确保水稻的丰收。

然,农耕文明的丰产祭祀远不止“舞龙灯”和“赛龙舟”,如众多的生殖崇拜与驱傩祭祀仪式,对农业文明中人类的生存(食物的丰产)与发展(人的丰产,即宗族的发达和劳动力的充足)显得更为重要。

水的文化还涉及到与水相关的传说、故事、音乐、舞蹈、劳动技艺和生活习俗。这一些,洞庭湖区都有丰富的存在;但比较起其他地方来,也许并不原始。这一地区毕竟处在文明的大门口和窗户下,很多事物也还新鲜,这一类型的民间文化,我们将在其他地区再来进行补述,比如说:巴陵戏。

洞庭湖文化区域内的澧阳平原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农耕文明发生地之一,其发达的程度令人惊叹!随着这一地区考古大发现的不断深入,湖南人远古的历史也许更为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我们期待着!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蛮野寻根”,《蛮野寻根——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流》孙文辉/著,岳麓书社2015年3月出版)
1234567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4-29 21:53 , Processed in 0.10481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