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林 浏阳河支流高坪园冲与塘基交界的太坪河上,人们为了方便,用树搭了座便桥,连接着两岸。人们经过此桥上山砍柴、下地劳作,种菜摘茶,相互往来。危险常有发生,大水一来桥又没有了。由于山冲里比较贫困,也就没有谁去关注这件事。 清朝末年,当地有户人家姓邹,当家人叫邹传银。一家四代生活在一块。邹传银的祖母姓翁,年近九十,大家亲热地叫她翁婆婆。翁婆婆虽然年纪大,但她一直保持着助人为乐的品德。乡亲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她总是不遗余力、倾尽所有。农耕时代,农民们常年忙于农活,很少有人空闲。翁婆婆也是一样,常常闲不住。 清明前夕,主要劳力都忙于春耕春种。翁婆婆为了减轻邹传银的负担,她便提着篮子过桥去汤家冲摘茶叶。一天中午,翁婆婆提着满满的一篮茶叶回家吃中午饭,在便桥上经过时,不小心摔到了河里。人跌在水里,想到家里靠茶叶换点油盐、布头,连忙将茶叶顶在头上。人浮着水面被水推动,手捉着的一篮子茶叶却仍然举在头顶。 翁婆婆回家后,想到自己活了几十年,这里一直没有一座正式的桥,经常发生危险。为什么不在河上建一座正规的桥呢?建桥需要一笔资金,山村人家,谁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力量大。翁婆婆想,何不组织大家都来出点力,合起来不就可以了么?于是,翁婆婆为首集资建桥,大家见九十高龄的翁婆婆主动牵头,加之她平常助人为乐,就非常相信她、支持她。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久,建桥款就筹集好子。翁婆婆又组织人买回沙子、石灰,在周围采集麻石、黄泥,将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堆砌而成,建成了一座混合石拱桥。 桥建成后,当地秀才听了这件事,便取名为“提茶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23:43 , Processed in 0.17819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