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要有新认识和新思路,更要有新动力和新作为。文化旅游产业是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是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向,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在下一个十年,一个地方如果错过了“文旅产业”,必将错过一个时代!浏阳河全流域都在长沙,是长沙的母亲河,是一条蜚声海内外的红色之河,具有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承载着无数湖湘子弟的美好记忆。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提出要以国际视野挖掘好、讲述好浏阳河九道湾的故事,举全市之力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使之成为长沙新的靓丽名片。“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给浏阳河开发带来了新契机,特别是浏阳河流经的区域揽括了长沙重要交通枢纽(空港、高铁站、火车站),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城因水而兴,水因城而灵。近年来,我们就浏阳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开展系统调研,先后撰写出版了《浏阳河九道湾》、《浏阳河九道湾交响曲》、《稻圣》等书,通过一年多的调研,我们认为,河流是自然写在大地上的诗歌,一条优雅的河流能够倍增城市的品质,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精准定位,未雨绸缪,突出重点,不断拓展文化空间、绿色空间、创新空间和枢纽空间,打造一条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经济与社会相得益彰,生态与发展比肩而行的湖湘之河。完全有理由按照“湖湘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标准,努力打造浏阳河流域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带。 一、夯实两个基础,打造宜居宜游风光带 保护绿水青山。从生态上看,浏阳河沿线生态良好,可以发展成为长沙休闲文化平台和旅游观光平台,成为人们认识城市、体验城市、品味城市、感悟城市的窗口。要着手地方立法对浏阳河流域的青山绿水进行保护,禁止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进行不符合保护目的的开发建设活动。生态脆弱地区、水源保护区及城市上游禁止用水量大、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加强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工业污染排放控制,改进污染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加大污染处理设施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排污总量控制。要以水源保护为眼,从生态建设入手,以市场思维运作,优化区域环境品质,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和生态绿带,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树种景观上,要大力发展观花观果树种、彩叶树种,提高彩色树种比例,构建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林和风景线,特别是市民喜欢的红枫、樱花、杜鹃等。 加大基础投入。当前浏阳河沿线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均衡,甚至还有部分区域基础路网尚未拉通,公共设施尚未健全,极大压缩了浏阳河沿线发展潜在空间,降低了商业资本对沿线区域的关注。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浏阳河沿线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以经济溢出效应带动区域经济总量提升。道路交通要先行,以河为路网骨架,大幅提高区域内路网密度,还要在中心城区段加大地铁、城际铁路、水路的建设,形成两岸交通的快速通道,搭建直达黄花国际机场、火车站、五一广场、武广高铁站等地的快速交通网络。堤岸码头要还河于市民,沿线水岸线错落有致、动静结合,水清、岸绿、精美、游畅,构筑起滨河亲水景观,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观光游览、歇脚纳凉的好去处。灯光夜景要完善河沿岸亲水平台、堤岸、绿地、建筑物及桥梁五个层次的景观灯光设施,对中心城区夜景观光线以及重点公园、重要节点等实施景观亮化提升,繁荣夜间商业氛围。桥梁工程要一桥一景,诸桥各具特色,结构形式迥异,成为旅游的一张名片。 二、诠释湖湘文化,打造文化创意集聚带 1、讲好湖湘故事。浏阳河是世界认识湖南的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但长期以来,这条世界名河在人们印象里却似乎只是一支歌,并没有带来相对应的红利,关键还在要向世界讲述浏阳河九道湾的动人故事。浏阳河不但只是条母亲河,而且是条文化河,汇聚了一系列湖湘历史上的名人名士、湖湘精神领军人物的工作、生活所在地,是湖湘文化传承之河,但是在湖南真还缺乏能充分展示湖湘文化的景点和载体,九道湾这里有太多的空间和文脉来承载湖湘精神。特别是东湖街道一段古老的城墙揭开了马楚国的神秘面纱,这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独立王朝,也是“湖湘”二字的渊源所出。由于浏阳河沿线开发相对滞后且缺乏全流域沟通、互动机制,故事性、文化性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形成文化主线,因此,学习多地先进经验,站在品牌塑造、产业运作角度上对浏阳河故事的再加工是塑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核心灵魂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凝聚长沙乃至湖南历史文化精神、打造长沙城市名片的要义。以湖湘文化提炼、城市品牌熔铸为目的,深入挖掘、精美包装湖湘传统故事、近现代故事,赋予老故事、老传说新说法、新活力、新魅力。 2、建好精品景区。文化的开发建设处于经济开发棋盘上的“天元”之位,具有画龙点睛的激活作用。有一句话特别有道理,叫做主打品牌,覆盖市场。标志性文化建筑和文化设施是文化开发最有区别力的物件、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最有竞争力的资源。要高度重视将最具湖湘文化特色、与浏阳河有渊源的标志建筑进行修复重建。对于一些深具湘楚文化风貌,且在原址上已无法恢复的建筑如定王台、马楚城墙、龙王庙等,可考虑采取异地复原的方式布局在浏阳河风光带,形成强有力的珠链式文化吸引物,以此点亮整条浏阳河系,深度传承好湖湘文脉。恰如埃菲尔铁塔之于塞纳河,古迹陵墓之于尼罗河,古典教堂之于伏尔加河。要注重以市场的手段吸引文化团队、文化综合体、湘剧院、花鼓戏等有湖湘特色的载体有序融入浏阳河沿岸开发建设。大型的文化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博物馆、百年老店等尽可能临河而建。 3、策划特色活动。通过文化节庆活动平台,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开发城市资源,丰富市民文化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中国旅游策划第一人”叶文智从“穿越天门”到文化旅游节一系列具有震撼力的活动,让旅游营销更加生动,迅速提升了张家界乃至整个湖南的旅游品牌形象,为推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议由市里根据不同区县街道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系列活动。同时在由省市牵头策划金鹰节、隆平国际论坛、浏阳国际花炮节、定王台孝文化节、国际龙舟赛、皮划艇赛、游艇赛、帆船赛等系列活动。要在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坚定不移的让节庆活动走向市场化,通过市场来探索节庆经济的基本规律,通过市场来激发节庆经济的潜在力量。 三、突出产业支撑,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带 1、强化“绿色制造”理念,打造千亿级园区。浏阳河畔的滨水空间,特别利于产业集聚,目前在沿河两岸的有长沙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沿岸已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食品、现代物流等产业带和企业群。长沙经开区建设了现代化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群,上海大众长沙生产基地、蓝思科技榔梨生产基地均落户于此。隆平园将漕河泾作为“参照系”,确立了“一体两翼”的产业导向,即以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的“一部三中心”——高端企业总部为主体,高科技、高效益先进制造业和广融合性、广平台性现代服务业为两翼。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再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和发展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要逐步淘汰和改造传统产业和生产方式,注重培育“二高一低”产业,即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产业,以发展现代产业为支撑,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以都市工业为支点、以现代农业为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基础巩固、工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要让生态与产业比翼齐飞。 2、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千亿级产业带。产业繁荣是区域发展的客观指标和源头活水,文化旅游的发展一方面重视文化传承的公益性,另一方面更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保证其后续的投资和建设。成功的文化旅游示范区均巧借商业资本东风,在遵循设计规划的指导原则下,适当引入相关产业,既赢得口碑,又赢得效益,既有看点,更有卖点。在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顶层设计和建设规划时,要强化产业意识,突出调动产业资本在浏阳河产业带建设中的重要功能。以文化旅游业为支撑产业,打造浏阳河文化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串联文化观光、游船赏景、现代购物、特色美食、运动健身、创意体验等多种主题元素,创造优良的旅游环境,集聚浏阳河产业带人气。一是建设高档写字楼、商务楼宇,引入企业总部、机构总部,打造商业总部基地。建设科研、文化创意孵化园,扶持科研、文化产业及高新新兴产业,促成科研、文化成果产业化,直接向经济效益转化。二是打造古商业街区和文化园区。鼓励引进民间资本合作建设好高品质汉文化古街、华侨城、湘茶文化园、水稻博物馆、婚庆园、民俗小吃街等,用市场的手段来把这些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的旅游产品,将湖湘文化变成可消费、可休闲、可体验的现代城市资源,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并为之迷恋,使其与浏阳河沿岸的古城镇、古民居、考古遗迹、名胜古迹、名人故居、工业遗产一道形成一条精致的湖湘文化长轴,构筑起浏阳河沿岸的新繁华,为长沙再造一条黄金发展带,再添一项现象级文旅产品。三是产业布局。按照“一湾一特色、一湾一品牌”的思路,对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进行产业规划设计,发展好比一出舞台大戏,只有各自分工协作,才能演绎出最精彩的篇章。进一步打响袁隆平等品牌优势,对已有的湖南广电传媒、浏阳花炮、婚庆园产业、东湖农业种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筑巢引凤,充分发挥产业对人才的聚集效应。产业聚集区口碑的塑造为专业人才流入指明了方向。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建设要以产业带建设吸引人才,以吸引人才加快产业带建设。如发挥湖南广电集团在国内外节目制作、运营的优势,为媒体人、广告人、电影人、电视剧人等传媒行业人士提供创意孵化基地,为传媒产品投融资、策划、推广、交易等提供平台,好比美国好莱坞、北京中关村,让媒体人以到这里为荣。利用人才的聚集效应,进一步提升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名片,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名河。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23:43 , Processed in 0.1174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