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消息(首席记者 王益群 通讯员 刘晓凤 刘思琪)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有口老龙井,因附近修路和建设污染几度面临“消失”。如今,老龙井历经修缮后焕发新模样,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欲打造成旅游新景点 6月的清晨,伴着初夏第一缕阳光,沿着绿意盎然的浏阳河风光带,空气中裹挟着草木的清新迎面扑来,阵阵欢声笑语从风光带旁的老龙井处传来,此时前来打水的居民已是络绎不绝,让人恍若置身儿时的乡里乡邻,浓浓的乡愁触动心底。 千年古井留住乡韵乡愁 据专家介绍,长沙自古井多,但目前尚存可用的水井只20口左右。位于芙蓉区东湖街道的老龙井、东沙井就在这仅存的20口之列。“我们家世代居住在水井旁边,我就是喝着井水长大的,现在每天打井水仍是我的习惯,这口老龙井,还有不远边的东沙井都哺育了我们周边几代人,我们对井感情深得很,水井边的故事和记忆可多着咧”,41岁的居民黄太天站在老龙井旁一脸深情地讲到。曾多年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后勤处处长的廖清云,对老龙井更是有深厚的情感,为了能喝到纯净的井水,现年80岁的他搬到了离老龙井只有4、50米远的1栋旧房子里,“虽然小,但空气好,喝井水也很容易。”还有居民回忆,早年间老龙井口旁还有一株“房子大的”老树作为护井树,后因上世纪七十年代公社搞建设被砍掉。 在距离老龙井不到两百米的东沙井,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井水清澈见底,水质甘甜,经媒体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专程到这里来打水,有的一次就装一车回去。古井添福一方,居民把古井奉为亲人,古井也世代守护居民,每天上百人取水都不曾干涸,即使在大旱之年一样清冽甘甜,更加惊奇的是周边居民多为长寿,大家都说是喝了井水的原因。看到有记者采访,家住东湖村的解杰军主动讲到“以前周边的村民都是排着队打水,很热闹,谁家要是急着用水,大家都会先让出来,如果是夏天把一个大西瓜、甜瓜放到一桶冰凉的井水里,过会儿再拿出来吃,清凉甘甜,过瘾得很”。 修缮保护让古井焕发生机 据了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两口古井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好两口古井,去年,先后有居民向东湖街道反映了情况,东湖街道立即着手对古井展开了保护。去年6月初,东湖街道抽取专项资金11万余元用于古井维修,翻修后的东沙井铺砌了20余平方米麻石地面,很好地保护了水源,今年5月,取水口一路向东延伸出一条近100米长的水泥路,更加方便了居民取水,麻石路面镶嵌着“为政当思水无沙”的字样,周边居民无不拍手称好。街道还结合东沙井的翻修工程,开展了‘沙水水无沙,亲民民更亲’的廉政主题征文征联活动,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应如东沙井井水般清澈、透明,无疑是对时下为政者一次道德和心灵上的洗涤。最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近105篇,征联近215副,并评选优秀征文30篇,优秀征联5副。 2014年年初,刚调至东湖街道担任工委书记的尹卫东,在一次乡土地理调查时发现了这处泉水眼,有人说是古井,但并没有围起来。接下来,他安排专人做了2项工作,一是请文史专家结合历史文献与现场鉴证,了解泉眼的历史,二是取井水样本送到长沙市水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了解水质的各项指标。这2项工作很快就有了结果。 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在对东沙井实地探访后认为,东沙井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而东沙井的泉脉则起源于江西省宜春市,经长沙浏阳市、长沙县进入东湖。 经过检测工作人员的数据解析,在全部23项的常规检测中,除了地下水普遍存在的大肠杆菌微量超标以外,其他指标全部达标。而水中富含的大量微量元素正是人体所需,其Ph值甚至超过了国内著名矿泉水的检测标准。 今年5月,街道又专项对老龙井进行了修缮。去年还因修路和建设被污染的老龙井如今全然换了新的模样,井水表层的青苔水藻已全部清除,井水通过不断抽取并引流,里外都铺设了麻石,现已是清澈见底,周围的地质土环境也已经过全面清淤处理,40余平方米的青石板砖铺砌出一块利于排队取水的宽阔之地,墙上一副名家字迹使翻修后的老龙井具备了更多灵气。 东沙井和老龙井相隔200米,井井相依,前来打水的居民络绎不绝。“之前由于修建滨河路,大家都不敢再喝老龙井的水,现在老龙井修缮后,水质得到了净化,取水的居民又多了,老龙井又恢复了它的生机了”居民黄太天高兴地说道。 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告诉记者,当地百姓爱井护井情真意切,修缮古井是我们街道应尽的责任。现代都市里,尚能用的古井不多,每一口古井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与记忆,与其说居民取的是井水,不如说取的是浓厚的家乡味儿和相邻亲人间的人情味儿。早在氏族公社时代,井便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语“背井离乡”更是深刻体现了“井”之于民的重要意义,井是乡土的象征,是故乡的情结,是镌刻在乡亲记忆深处的本土历史和文化。“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云市井也”。 “我们理解当地群众爱井护井的心情,对东沙井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下一步,对老龙井的保护也将提上议事日程。”尹卫东称,东沙井附近已经铺砌近20余平方米的麻石地面,取水口也用麻石保护了起来。他表示,“老龙井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会先考虑将井水抽干并引流,对周围的地质土环境进行全面清淤处理,再将新引出的水送检,达标后再让市民取用。” 东湖老龙井欲成浏阳河风光带新景点 据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介绍,在东湖街道内还有一口与东沙井、老龙井齐名的井,名曰一字墙井,其中老龙井和东沙井仅相距数百米左右。在长沙的城市建设中,老龙井命运几度堪忧。先是与浏阳河风光带建设擦肩而过,前不久又差点因湖南农业大学修路而面临消失。农大领导也意识到古井保护的重要,在我们街道协调下,最终同意保留这几口古井。“古井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我们应对现存的古井进行很好保护。既是给取水居民方便,也为研究古井文化留下珍贵史料。” 尹卫东还表示,为了能与井水相守相伴下去,让为数不多的清泉不会湮没在城市化的进程里,让更多的人在取井水、喝井水中体会儿时的记忆、淳朴的乡愁、甘甜的沁心,街道设想将东沙井、一字墙井和老龙井串起来,形成一个古井群落,修建一个休闲茶文化园,直接用井水泡茶,建成浏阳河风光带的又一处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取千年井水、品功夫茶道、观浏阳河绚烂风光。既能给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又将是城区的一道风景。 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长沙市内共有水井3446口,但目前尚存可用的水井只有20口左右。位于长沙芙蓉区东湖街道的老龙井、东沙井就在这仅存的20口古井之列,其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十国。 “我们家世代居住在水井旁边,我是喝着井水长大的,现在每天打井水仍是我的习惯,这口老龙井,还有不远边的东沙井都哺育了周边几代人,我们对井感情深得很,水井边的故事和记忆可多着咧。”41岁的长沙居民黄太天站在老龙井旁,一脸深情地讲道。 “这井水比自来水好喝,清甜甘凉,泡茶也没有茶垢。”家住杨家山的73岁老先生王天保慕名而来,每周固定两次挑水回去喝,笑称10岁外孙女最爱喝这儿的井水。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4-30 23:49 , Processed in 0.7012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