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切实改进作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芙蓉区纪委决定开展以“沙水水无沙,亲民民更亲”为廉政主题的征文征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活动背景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曾在人民日报上发布文章《为政当思“水无沙”》,提出领导干部执政一方,应有“水无沙”的情怀与境界,当求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社会清正,像白沙井水一样纯洁、透亮、干净。芙蓉区东湖街道辖区内的东沙古井,是历史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马楚国的历史古迹,东沙井的保护和开发,对于研究和继承先人的文化遗产,实现政治清明、环境清新、生态清秀、社会清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由芙蓉区区纪委主办,芙蓉区东湖街道纪工委承办,在全区开展“沙水水无沙,亲民民更亲”主题廉政征文征联活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二、活动时间 2014年5月至6月 三、参与对象 广大群众,高校师生,离退休、在职党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 四、活动要求 (一)本次主题征文征联活动分为征文比赛和征联活动两部分。 征文比赛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以“沙水水无沙,亲民民更亲”为主题的文章,由专业评委组审阅,评选出优秀文章给予奖励,并将获奖文章编订成《沙水文集》。 征联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所有征集到的原创楹联将由专业评审组评出五副优秀原创楹联,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征文比赛 1、参赛文章以“沙水水无沙,亲民民更亲”为主题,围绕“如何推进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如何改进作风,为民办实事”,结合实际展开论述,文体以议论文为主,字数在2000字以上。 2、参赛作品应征作品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应紧密联系实际,主题鲜明、条理清晰、真实原创、文风朴实、文字精炼、论述充分、富有创意、杜绝抄袭。 3、电子、书信投稿均需注明真实姓名、邮政编码、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4、所有参赛作品将由专业评委组进行审阅,评委组由湖南农业大学文学院专家教授组成,负责审阅文章并评出获奖作品。 5、本次征文比赛共设奖额30名,其中:特等奖一名,奖金1000元;一等奖四名,奖人民币500元;二等奖十名,各奖人民币300元;三等奖十五,各奖人民币200元。所有获奖作者均颁发荣誉证书,同一作者作品不重复获奖。 6、所有获奖文章将由主办方组稿出版获奖作品集《沙水文集》,并将向每位获奖者赠送一本。 (三)征联活动 以廉政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要求作品上联中包含一个“水”字,下联中包含一个“民”字,并紧扣“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立意新颖,格调健康,遣词文雅,符合联律。新旧四声不得混用,集句、用典要注明出处。对联单比字数不得超过30字,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不得超过10副。电子、书信投稿均需注明真实姓名、邮政编码、通讯地址、联系电话。 所有参赛作品将由专业评审组进行评选,评委组由湖南农业大学文学院专家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离退休处和东湖干休所的对联专家组成,负责在所有参赛作品中选出5副优秀原创楹联,给予1000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同一作者不重复获奖。 (四)投稿方式 1、提倡电子投稿,邮件请发至专用邮箱:dzb@frdh.net。电子稿件请直接发送至信箱界面,不要使用附件发送。 2、书信稿请寄: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办事处225室,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农大路1号,邮政编码:410128,联系电话,0731—86457009 附件:《东沙井简介》 芙蓉区纪委 2014年5月29日 附件 东沙井简介 东沙井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滨湖社区的农大校园内,静静呆在一处山坡下,显得低调内敛,方形井口约5至6平方米,两侧以砖墙围挡,上方用木板遮盖,井水清澈见底。而东沙井的“泉脉”则起源于江西省宜春市,经长沙浏阳市、长沙县进入东湖。至于古井年龄,虽在史料中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形质和积水方式,可初步判断此井最早可形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马楚国。 历史上的马楚国,重视农业大兴水利,注意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减轻税赋促进商业发展,对湖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马楚国虽因战乱败落,但是留下很多历史遗迹如开福寺、会春园、小瀛州、明月圃等,在东湖片区也留存有马楚古城墙和东沙井等遗迹,保护历史保护和研究这些历史文物,对于研究马楚文化,继承先人的文化遗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世代代与东沙井相守相依的东湖人,更感受着自然甘泉的无私馈赠,古井与东湖人也就有了一段段动情故事。 “每天来这里取水的人有数百人之多,可井水硬是不见减少和干涸。”居民曹清明世代居住于水井附近,对其的感情非同一般。而的滨湖社区居民肖立军最津津乐道的,则是水井附近的几个社区、村落里,长寿老人不少。“单我们小区八九十岁以上的就有近20个,虽然没有得到医学方面的证明,可大伙都说,这和饮用甘甜井水说不定有关系。” 古井如此添福一方,居民自然对它呵护有加。早些年就有居民筹资为水井建起了木制顶盖,防止山体上枯叶残枝飘落污染水源。而一些老人有事没事也愿在井边走走,看见有淘气的孩子往井内乱丢乱掷,就会赶紧上前制止。“现代都市里,尚能使用的古井已越来越少。”居民们说,他们更期望能与东沙井相守相伴下去,让这汩清泉不会湮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5:44 , Processed in 0.0937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