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马楚国的职官建制 《十国春秋》卷114《十国百官表》云:“十国官制,大略多仍唐旧。”马楚政权也是如此。 ―、王国官吏 综观王国中央职官,分为两部分: 一是以”相”为中心的政务机构。 中央设太尉、司徒、司空,即所谓“三公”,虽为高官,“其 无人则阙”。“三公”之名,夏商以前就有。以后各朝均有,只是所指职官不同而已。后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及隋唐皆因之。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350斛。太尉主天,统管九卿中的太常、卫尉、光禄勤三卿;司徒主人,统管九卿中的太仆、鸿伊、廷尉三卿;司空主地,统管九卿中的宗正、少府、司农三卿。天地灾变,可策免。颜师古说:“太尉掌武事”、“司徒掌邦教”、“司空掌邦土”①。其职掌的说法,大体相似。大唐三公乃“以经邦论, ①《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
燮理阴阳。三公在祭祀时,太尉亚献,司徒奉组,司空行扫除。三公无其人,则可阙。”①这是从祭祀来谈三公的职掌。从马楚政校看,太尉一职,未见赐人。倒是天成二年〔927年)秋八月,马殷曾命李铎为司徒,崔颖为司空。 惟以丞相为中心管辖三部的政务机构,自始至终在运行。 马楚政权设左相、右相(天成二年秋八月改为左丞相、右丞相八还设同平章事、尚书、仆射。 设左、右相起自殷汤,以后各朝沿置。相权大体为“或掌机密,或录尚书,或综机权,或管朝政,或为侍中,或给事中,或受顾命”②。汉朝改为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③马殷于开平四年〔910年)开天策府时,任命亲弟马賨为左相,马存为右相;到天成二年(927年)秋八月,马殷开国时,才命姚彦章为左丞相,许德勋为右丞相。 从马殷置相的对象看,一是至亲,如马賨、马存,皆是马殷之弟,认为可靠,王国可掌握在马家手中。一是功劳卓著者。姚彦章是”以功拜左丞相”④;许德勋乃“桓桓虎臣”。 同平章事,即平章国重事,乃唐代制度。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与中书、门下二省处理、协商政务,等于宰相。马殷主政湖南后,此官’一直设置。开平二年〔908年)夏五月之前,坤职由李琼担任。李琼是蔡州汝阳(治今河南汝南)人,“少以翘勇”⑤著名,为马殷取岭北7州之地有功。乾化元年〔912年)冬十一月,马殷又命马賨为同平章事。 ①《通典》卷20《职官二》。 ②《通典》卷19《职官一》。 ③《汉书》卷19《百官公卿表》。 ④《十国春秋》卷72《姚彦章列传》、《许德勋列传》。 ⑤《九国志》卷11《李琼列传》。 不过,两人均有军职,李琼任静江军节度使,马賨任永顺军节度使。据此考察,“同平章事”一职应是加官而已,—般情况下不参与朝政。 尚书,是尚书省的长官,设尚书令。秦时“主发书”一般 为宦者担任;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其中一人为仆射。唐朝时, 其职掌为“朝服鹫冕,八旒七章,三梁冠”,即为宰相。由于唐 太本为秦王时曾居此宫,以后无人敢当。马殷时,曾任命马琪为 尚书。仆射,秦官,“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汉成帝时:的仆射,”主封门,掌授廪假钱谷”。到唐时,仆射等于“相”,“从二品,统理众务,举持纲目,总判省事。”①马殷时拓跋恒曾担任此官。 看来,马楚政权的宰相制度不健全。三省虽设有尚书、门下,,但缺中书;而门下省又无正式任命。据此,马楚政权仍推行以”相”为核心的政务运行机制,而三省只是摆设而已。同时,长期的战事,影响了政权体制的完善。 在政务机构下,设三部管理具体政务。 (一)吏部。吏部设“侍郎”。此官乃隋炀帝置,“分掌选部、流内六品以下官,是为铨衡之任”。各代因之。马殷时,潘起曾 担任吏部侍郎。 (二)兵部。兵部设“侍郎”,隋炀帝置,“掌署武职、武勋官、二卫及兵士以上簿书,朝集、禄赐、假告、使差、发配,亲帐内考核,及给武职告身。”②马殷因之,曾任命黄损为兵部 侍郎。 (三)户部。户部设“侍郎”,隋炀帝置。原为民部,大唐改 ①《通典》卷22《职官四》。 ②《通典》卷23《职官五》。 为户部。“总判户部、度支、金部、仓部事。”①马殷因之,何致 雍曾任此官。 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王权,设左右杌要司,把主管机密事移进宫中。五代后梁时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主要管理军事机密,先用宦官,后改用士人及亲信担任。马殷主湘后,将枢密院改为左右机要司。天成二年〈927年)秋八月,马殷曾任命张瑶、张迎判机要司。 为了巩固王权,必须加强亲军,晚唐以后设都军判官。 “都”,乃唐末五代至宋的军事编制单位。五代时,一都少则百 人,多则数千人。后唐称马楚的学士、舍人,“但呼为判官”②。 都军设判官为长官。马希范时,不少学士都是军节度判官,把“亲军”的范围扩大了。各地方军节度使中均设置此官,如拓跋恒、廖匡图、徐仲雅、李铎、潘起等都曾担任过此官。 设立以天策府为中心的参谋辅政机构。 武德四年021年)六月,唐高祖认为,太宗“功高,古官号不足以称,乃加号天策上将”③,位在王公之上,允许开府,仪同三司。马殷在开平四年〔910年)向梁提出“依太宗故事,开天册府,置官属”④;梁于是加马殷为“天策上将军”。到文昭王马希范天福四年〔939年)四月,后晋也加他”天策上将军,赐印缓、开府,置官属”⑤。 天策府应是统军机构。按唐朝军队编制,大将、大将军一般统帅20000〜12000人。天策上将至少应是这个数。天策府内, ①《通典》卷23《职官五》。 ②《十国春秋》卷69《武穆王世家》。 ③《新唐书》卷2《太宗纪》。 ④《十国春秋》卷67《武穆王世家》。 ⑤《十国春秋》卷68《文昭王世家》。马楚史研究 置有左司马、右司马、天策府都尉、天策军使、天策副都军使、 天策内押牙,都与军事有关。都尉,按唐制,统兵400〜1200人。都军使、副都军使,按宋制,统兵100人。司马,魏晋至宋,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统兵应比都尉多。马殷之子马希广曾担任过天策府都尉,丁思觐曾担任过天策副都军使,马希崇曾担任天策左司马,足见此三官之重要。它不但护卫天策府,还可组织防务与征发。另外,天策府的十八学士中有
GMT+8, 2025-5-1 10:58
, Processed in 0.0974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