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录自《浏阳河九道湾》张湘涛主编,陈先枢撰稿,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按:2009年,芙蓉区政府邀约陈先枢、梁小进策划制作了这个方案,最终虽未采用,但本案较好地展现了浏阳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录入本书,以存一说。
设计原则 1.地域性原则:突出芙蓉区历史文化,尤其要展现浏阳河流域的地方特色。 2.惟一性原则:做别人、别处没有做过的作品。 3.少而精原则:宁少勿滥,切忌堆砌,注重其休闲功能,调动群众的参与性。 4.协调性原则:与园林设计相协调,与背景环境相协调,与浏阳河风光相协调。 5.艺术性原则:精心构思,精雕细琢,格调高雅,引人入胜,且具一定的宣传教化作用,绝不能让平庸之作出现在风光带上。
策划方案 一、 楚汉风韵广场 位于马王堆汉墓遗址北面,展示楚汉风韵。(有关马王堆汉墓的展示建议设置在规划中的马王堆汉墓遗址公园内) 1.汉阙一对:置南门入口,花岗石雕制。 2.中心雕塑“御龙”:置广场中心,下设基座。材质,青铜或汉白玉。 以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人物御龙帛画》为原型,由平面绘画进行再创造,塑造成立体雕塑。人物御龙帛画为国宝级文物,是楚国帛画的杰出代表。画面上一男子,危冠长袍,身佩长剑,侧身向左持缰御龙,龙奋首卷尾作腾飞状,龙的尾部和下部,还有一鹤一鱼。画中人物欲驾龙起飞、遨游太空,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它构思谲诡,立意新奇,线条云流风动,颇有传神之笔,因而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郭沫若先生对人物御龙帛画极感兴趣,写下《西江月·题长沙楚墓帛画》:“仿佛三闾再世,企翘阪鹤相从。陆离长剑握拳中,切云之冠高耸。上罩天球华盖,下乘湖面苍龙。鲤鱼前导意从容,瞬上九重飞动。” 《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这位危冠长袍,手拥长剑,乘风御龙的男子,人物气质,神态仪表,颇似人们心目中的大诗人屈原,故郭沫若说他“仿佛三闾再世”。 3.仿汉画像石风格浮雕墙:置广场东侧。 以汉代长沙著名人物为题材,组织画面4幅:吴芮筑城、贾谊赋鸟、定王望母、仲景坐堂。
二、 浏阳河广场 位于楚汉风韵广场西面,揭示浏阳河风光带之主题,展示浏阳河流域风土人情和山川风貌。 1.中心菊花石大型雕塑:置广场中心。 菊花石雕爱情神话雕塑,拟用石雕与钢筋水泥混合雕塑。巧妙构思“情侣化石”的立体画面,较“梁祝化蝶”更具艺术感染力,且符合浏阳河的地方特色。 故事梗概: 相传很久以前,浏阳河畔的永和镇有一座蝴蝶山,山下有一个老秀才,种菊、爱菊、言菊,以菊为邻。他的独生女儿取名菊花,从小长得如菊花一样,美丽动人,人品出众。随着年龄增长,菊花与青梅竹马的花童菊石建立了恋情。老秀才知道后,偏偏不允。最终,菊花和菊石便跳入河中以死殉情。浏阳河水霎时浪花四贱,河潭中的青石上,绽开朵朵晶莹洁白的菊花,在清溪的浸润和月光的映照下,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浏阳菊花石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浏阳河风光地面堆雕:置广场北侧一平台,展现清末民初浏阳河流域全景,包括各支流、流经之山川、城镇、田畴、庐舍、名胜古迹、名人故居等,均用图形和文字标示。 名胜古迹主要有:落刀嘴、马王堆、东屯渡、常丰古城、左宗棠墓、陶公庙、孙隐山、浏阳文庙等。 3.名人诗碑:精选历代名人如杜甫、杨万里、欧阳玄、李东阳、周忠信、谭嗣同、刘善泽、薛岳等咏浏阳河诗词10余首,采用立碑、卧碑、小品、奇石等多种形式点缀在广场中,材质可视诗词内容、地势不同而不同。 4.艺术音响小品:6组,小型,分别以4对坛罐、斗笠、油鞋、木屐、家禽、家畜造型,装置音响设备在地面,播放《浏阳河》、《又唱浏阳河》等民歌,包括独唱、对唱、合唱、独奏、中西管弦乐合奏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三、 名人广场 大型花岗石浮雕墙:利用其坡墙巧妙设置,选择浏阳河流域名人最重要事功为创作主题,组成互相连贯、气势恢宏的统一画面,如同一部历史长卷。人物以生年为序,从右至左,并简要标示人物生平。初选人物及画面主题如下: 欧阳玄 修纂宋金辽三史 王先谦 岳麓书院讲学 谭嗣同 菜市口就义 唐才常 指挥自立军起义 黄 兴 黄花冈断指犹战 欧阳予倩 首创话剧《黑奴吁天录》 徐特立 火宫殿抗日演讲 胡耀邦 回乡走访乡亲 许光达 军旅生涯(参考老照片)
四、民俗广场 1.浏阳河流域风物民俗雕塑,提供3种方案,或3种全选,或选其二,或选其一。人物按真人大小,材质由雕塑家选定,再予评审。 雕塑一:《双送粮》雕塑,以《双送粮》剧照为原型进行再创作。 此剧第三曲后改编为蜚声中外的民歌《浏阳河》。 雕塑二: 古代浣纱(布)女雕塑,意喻浏阳河名产浏阳夏布,着意刻画夏布在河面上的九曲飘逸之意境。 雕塑三:爆竹生花雕塑,取清代吴友如《爆竹生花》图意境进行创造。 浏阳花炮制作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风情小品群:置广场东侧,展示浏阳河流域古老风土人情,分别置以筒车、纺车、土车、渔舟、牛耕、木屐、石磨等劳动、生活用具。各雕塑预留一定空位,以供游人参与摄影。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01:39 , Processed in 0.5773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