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园
紫荆园原名紫金园,为明代长沙王府内园林。昔日紫金园东起今黄兴北路,西至藩城堤,南达仓后街,北抵吉祥巷,为明藩王府最大的花园,园中心垒有紫金台,台东为紫荆山,台西为万春池,水光山影,相得益彰。今属开福区,存“紫荆街”之街名。 紫荆山又名三洞山,由太湖石堆砌而成,位置在今万代广场及以北,这是长沙园林史上有书可考、首次出现的人造园林假山群。清同治《长沙县志》云:“明吉藩堆石成山,名紫金山,嵌空磊砢,石径逶迤”。可以想见,当年的石山是如何的高大峻峭,玲珑剔透,迂回盘曲的石径贯穿其间,攀援而上,湘浦归帆,麓屏叠翠,尽收眼底。20世纪50年代在大众游艺场,明藩假山尚存大片遗迹。 万春池在紫荆街一侧的今一路吉祥巷。据清陶丙寿《三蕉馀话》载:“万春池,吉王凿,即今大四方塘。”“大四方塘”后衍化为街名,即今日的“一路吉祥”。万春池的东南向有吉王府的另一花园,花园内建有长廊形建筑,可以走马,故名“走马楼”。走马楼通往万春池有一条小巷,巷口用砖砌一拱门,门上题“龙骥腾骧”四字,极可能为当时通往王府后宫的“永巷”。万春池水面宽阔,池泛涟漪,浮光掠金,池北有梳妆台,池南有更衣亭。当年许多公子王孙和后宫嫔妃就徜徉其间,泛舟于“风起木鸣,水动鱼跃”的波澜之中,享受人生,殊不知风云变幻之中,张献忠竟攻进城来,在万春池上观看杀人表演,而洪承畴则拖着清人的长辫下令彻底拆毁明藩府。从此紫金园林池无主,一任荒废。《三蕉馀话》记载了清初万春池的荒芜景象:
棘刺攫帽,长过人头。紫荆三五株,为宫树由孽。假山半角,颓卧地上。小竹数丛,点缀石侧。幽花济露,泣不胜情。
清初诗人骆化麟作《长沙故宫》诗,叹曰:
燕子何须问画梁,故宫瓦尽散鸳鸯。 万春池上花俱没,三洞山头石自僵。 永巷无人吹玉笛,断墙有鬼泣香囊。 几多歌舞承恩宠,输与芃狐作戏场。
以后,这一带渐渐成为了人口稠集的街市,并建总佛寺于塘后。至民国初,仅余荒塘 半亩。1926年塘被填平,在上面建起了“长沙基督教青年会”,50年代后改建为青年电影院,“文革”时改名燎原电影院,现在连电影院也没有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04:10 , Processed in 1.6694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