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下游已消失的古迹

2014-8-1 14: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44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撰稿



 

 

化龙池善化县学宫

 

芙蓉区化龙池、东文庙坪和出入是门都是善化县学宫留下的街名。化龙池北起织机街(今人民西路),南止大古道巷,街呈S形,因善化县学宫的泮池“化龙池”紧邻此街而得名。东文庙坪,东起织机街,南止出入是门,街呈曲尺形。东文庙坪即善化学宫所在地。古代文庙是供奉孔子之所,自唐以后,文庙与官学结合,行“左庙右学”之制,故老百姓习惯把学宫称为文庙。出入是门南起大古道巷,北止东文庙坪。

“出入是门”之街名语出·万章》:“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出入是门趣园巷与东文庙坪接界处,尚存善化县学宫围墻、拱门遗迹,为青砖灌斗墻, 墻顶砌有墻檐,长约20米,高约5米,右下部有砖砌拱门痕迹,疑即“出入是门”遗址。此街原通向学宫南门,因学宫西门平时紧闭,出入必走此门。也寓意进入仕途,必出入是门。

东文庙坪之西靠化龙池一侧尚存善化县学宫照壁一堵。清光绪《善化县志》所载善化县学宫图上绘有照壁,正对化龙池。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照墙幸存。照墙由青砖砌成,下为须弥座形墙基,高约4米,长约6米,厚40厘米,“文革”时曾作语录墙。因被一民居利用作为院墙,故能保留至今。已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善化学宫原在城南兴仁坊,后多次迁移,明嘉靖四十年(1561)改迁今地。万历九年(1581)知县冯应鳌在学宫前横开一路,曰“玉带街”,外渠曰“玉带沟”,南北建“兴贤”、“育才”二石坊,规制渐备。万历四十年(1612)知县唐源又于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路曰“鳌背”,池曰“化龙”,长沙城又多一“化龙池”街名。清初,学宫毁于兵火,顺治十五年(1658)知县孙国泰重建。以后屡损屡修,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三年(1864)。清光绪《善化县志》绘有善化县学宫图,其规制与长沙府学宫如出一辙。1938年学宫毁于“文夕”大火,仅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立“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该石碑于1985年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20 06:15 , Processed in 0.0949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