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后街长沙府署
府后街位于芙蓉区,东起文运街,西止老照壁,因清代此街位于长沙府署后侧,故名府后街。今南阳街北段原称府正街,1971年并入南阳街。明清长沙城为长沙府12县州的治所。长沙府辖12县州分别是: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阴、益阳、安化、湘潭、湘乡、醴陵、攸县和茶陵州。府是介于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它作为承上启下的行政机构,上归司、道领导,下辖所属州县。依《光绪会典》卷四所载,全国共设了188个府。清末,由于有些新建省份和少数民族地区改土归流,府的设置有所增加。府的行政长官是知府,知府官阶为从四品,知府的职权在于掌一府之政务,包括向下属宣布国家政令,征收所属州,县赋税,考核下属官吏及其审决讼案、稽察奸宄等。知府之下有同知、通判。知府衙门的内部组织机构主要由府堂、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等组成。 民国时期府后街是书店、文具店等的集中地之一。原长沙电信局大楼亦建于府后街。府后街南侧有县府坪,为民初长沙县知事公署驻地。 长治路位于府后街之南,东起文运街,西至南阳街(原府正街)。辛亥革命后长沙府署建筑改作长沙县知事公署,将原府署大门一带拆除改建,形成两条新街,分别取名为长治路和长康路,取“长治久安”之意。民国时期,教育局、财政局、保安团等县级机构曾设在此。1924年,著名的菲菲制伞社设于长康路。1938年长治路房屋全被大火烧毁。战后恢复,为农副产品集荟之地。 长沙府署早已不存,而府署门联人们仍记忆犹新,联云:
大法小廉,宣我上德; 湘清岳峻,式是南邦。
2006年,长沙市政府在府后街,以“长沙著名历史文化遗址”立碑纪念。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06:16 , Processed in 0.0929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