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寺
浏阳河过东屯渡继续流向西北,绕过鸭子铺大湾后即达东二环洪山浏阳河大桥。陆路往北过大桥即到达洪山旅游休闲区。洪山寺就位于洪山旅游休闲区内,北近捞刀河,南邻浏阳河。 洪山寺又名洪山庙,此地层峦迭嶂,山青水秀,林木葱郁,环境十分幽雅。昔日每当山洪暴发,浏阳、捞刀两河水从南北两个方向呼啸而来,为山所阻,水石搏击,轰然巨响,声如洪钟,浪高数米,常泛滥成灾,而此山巍然屹立于洪峰之间,故名洪山。建庙的初衷即是供奉洪山王爷。诚如金石书画家李立所撰门联所云:
洪钟鸣古寺; 山气涌祥云。
清同治《长沙县志》载:“洪山庙建自前明周姓山主,后经众姓重修,改名麓峰寺。庙前有洪山潭激水,滩水过辄激。”相传滩水与涝塘河(今捞刀河)、山阴潭(今山鹰潭)泉道相通。旧有戏楼,佚名联云:
岂无好景助楼台,看木嘴春花,梅湖秋月; 尚有馀音匝弦管,听洪山钟鼓,曲水波涛。
旧时境内有通往浏阳河渡口的古道,岸边和商开有油盐、南货、杂货店铺和客栈、茶馆等。原庙毁于1958年,1970年修建洪山桥,为市区北郊交通要道。上世纪80年代,洪山寺得以重建,并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并于1997年10月正式由洪山区旅游管理局移交市佛教协会管理。今寺有前后两殿,香火颇旺,加之山鹰潭渡假村的映托,游客渐多。大雄宝殿内堂联云: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 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洪山寺建有客堂、斋堂、念佛堂和佛光塔。佛光塔供人们身后存放骨灰之用。该寺今主持、书画家增慧法师题佛光塔联云:
宝塔巍峨,直指西天路; 遗灰洁白,永归净土居。
塔的一楼为地藏殿,供有地藏菩萨,释慈慧题地藏殿联云:
振锡持珠入幽冥,尽度群迷出苦海; 深心大愿承佛力,弘宣慈旨发雷音。
斋堂联云:
万法皆空明佛性; 一尘不染证禅心。
客堂联云:
客至此间参佛果; 堂中随意品香茗。
念佛堂联云:
有释子,资格受天人供养; 无五观,授食堕三途业因。
寺内还建有茶亭,供善男信女休憩,名为“一味亭”,亭柱上悬联云: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奔东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03:44 , Processed in 0.6156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