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两岸名胜导游

2014-8-1 14: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895|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撰稿



 

张公岭与张

 

浏阳河从芙蓉区东湖街道流出,侧向西北方向达东屯渡,进入芙蓉区马坡岭地区。这里有3处著名古迹可供游客寻综,即张公岭、马坡岭和大王庙。

从东屯渡浏阳河,沿今远大路往东约5公里即达张公岭,长沙汽车东站位于此。原有张氏祠堂,1937年祠堂内开办小学,曰龙洞小学,50年代后改为东风小学,今不存。2012年出版的《芙蓉区街巷志》说:“张公岭为地片名,因张姓家族世居于此,故名。狭义所指位于现远大路与高家坡路间的京珠高速东岸地区路段中部地域,泛指远大路与京珠高速交会处及周边地区。”

但是,该书并未说明是哪一支“张姓家族”。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历史典籍和名人过往中来查找答案。史载,“过东屯渡十余里间”有梅坞,而梅坞的主人为南宋大理学家张栻。

张栻《梅坞诗并序》其序云:“旧闻长沙城东梅坞甚盛,近岁因买园其间,念欲一往未果也,癸巳(1173)仲冬始与客游,过东屯渡十余里间,玉雪弥望,平时所未见,归而为诗以纪之。”诗云:

 

半生客荆楚,历览非一隅。

宁知城东路,有此梅万株。

瘦马路晓寒,清风起菰蒲。

度溪上平坂,顿觉景物殊。

霏雪下晴昼,香雾迷前驱。

近坡与远岭,玉立同一区。

老树固瑰特,小枝亦敷腴。

有如众君子,汇聚德不孤。

精粗无可拣,酥酪与醍醐。

千株未觉多,此语信不诬。

班荆或小憩,沽酒时一奭。

胜赏谅难尽,昭质知不渝。

我有十亩园,丘壑正盘纡。

念此缟袂侣,岁晚足我娱。

来游自今始,琴书与之俱。

回首桃李场,冷淡莫揶揄。

 

《梅坞诗并序》确证张栻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过东屯渡十余里”“买园其间”,“我有十亩园,丘壑正盘纡”在梅坞附近还有梅园,《一统志》云:“在县东十五里”,园主人为“王长沙”,也是张栻的光顾游览之地。“王长沙”姓王,名师愈,婺州人,时为长沙县知县。张栻又有《王长沙梅园分韵得林字诗》云:

 

令君五亩园,不问蓬蒿深。

红梅忽秀发,邂逅成赏音。

一笑领诸客,扫地坐墙阴。

清芬到酒面,落蕊飘衣襟。

月出未忍去,起舞独微吟。

今自赏晤耳,问花亦何心。

花虽有开落,意则无古今。
须君戒勿折,嘉实看成林。

 

(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张浚子,宋汉州绵州(今属四川)人。绍兴七年(1137),随父居永州,后负笈至南岳受学于名儒胡宏。三十一年(1161),随父至潭州,讲学授徒。后以荫补官,历任吏部侍郎兼侍讲、知江陵府兼湖北路安抚使,主张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练兵,以抗金复仇。乾道初,主讲岳麓书院,与朱熹讲学论道,同为道学大师。后入朝为官,旋落职还潭州,仍主讲岳麓书院。著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淳熙间,张栻召为吏部员外郎,离开长沙,梅坞逐渐荒废。但当地百姓并没有忘记这位惠泽星沙大地的大儒,张栻梅坞所在的地方便被叫为了张公岭。

然而,张栻是否有后人,其后在长沙又是否有其族裔,则需进一步考证。

历史上存在“张栻绝嗣”的说法。张栻葬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官山村其父张浚墓旁,张栻在浙江为官的弟弟张杓请张栻生前好友朱熹撰写了《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据该碑文记载:“(张栻)子焯,承奉郎,亦早世,二女,长适五峰先生之子胡大时,次未行而卒。孙,某、某,尚幼。后数年,胡氏女与某亦皆天。呜呼!敬夫已矣,吾尚忍铭吾友也哉。”朱子记述张栻后人的情况十分悲凄,依此,后人认为张栻“绝后”了。诗人杨万里在《张左司传》中记述张栻之后也说:“子焯,承奉郎,早卒。”似乎张栻“绝嗣”之说成了定论。

可是岳麓区莲花镇龙洞村现有2000多名张姓村民皆声称是张栻的后代。龙洞村村民张运东持有一本1948年修订的《张氏族谱》,族谱记载张栻 “配宇文氏赠夫人生子焯炳……(炳)配刘氏生子明经明养明衍明缣明隆”。张运东声称自己是张栻第30代传人,“我们龙洞村的张姓大多是张炳第7代孙张汉沦之后。元朝末年,汉沦公和他的弟弟汉清公从江西吉水同迁湖南。汉清公迁到了益阳一带,汉沦公首迁长沙北门鸳鸯井一带,因龙洞可以西眺宁乡巷子口镇官山张浚张栻之墓,东望张浚生前做官的长沙和张栻身前主持的岳麓书院,所以,汉沦公就在此定居了下来。” 张栻除有子焯外,还另有子炳的说法。《宋史》之《度宗纪》和《文天祥》中,就有关于张栻还有子焕、炳的记载。

2006年,文物部门对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清代古民居建筑群“兰花屋场”进行考察时,在屋场内一张姓村民家中发现一部创谱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的《张氏族谱》,文物部门结合《宋史》、《长沙郡志》、《宁乡县志》以及《张氏南轩通谱》等史料进行考证,发现居住在“兰花屋场”的张氏家族也是张栻的后裔。《长沙郡志》说:“张镗,字讷翁,宁乡人,南轩之后。”史料表明,张镗生前所居之地为宁乡一带,其曾祖父为张栻。

据张南轩后裔全球联谊会秘书长、张栻第34代孙张拥军介绍,张栻后裔全球有150万人。在长沙的张栻后裔分布也很广泛,曾有一支在张公岭定居就毫不为奇了。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20 03:44 , Processed in 0.9994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