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古井
浏阳河从长沙县㮾梨镇向东转便进入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东沙古井就位于东湖街道的浏阳河北岸,具体位置在今湖南农业大学内的萧家岭。此处是五代时常丰仓、北宋初常丰县县城故地。古代居民聚居地必有古井,因此东沙井的历史或可追塑到五代至北宋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井为浅水泉井,方形井口约5—6平方米,井深约1.5米,两侧以砖墙围挡,上方用木板遮盖,井水清澈见底。水质甘甜堪比白沙古井,每天历经数百人取水却从不干涸,随舀随满。更有趣的是,东沙井周边村落多有长寿者,居民猜测有可能与饮用此水有关。这种水质极佳的泉水,长沙人称之为“沙水”,有民谚云: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东沙井位于萧家岭山墈下,井底靠山一侧有一斗大的泉眼,泉水源源不断自眼中涌出。原来萧家岭一带为古河床,在地质学第四纪初,出现冰期,在冰川融水和河流冲刷下,形成砾石层于白斑网纹红土层下,再下层为不渗水的板岩。因地层下陷,使东沙井及其附近地层成为蓄水深厚的地下水库。长年累月地下水顺着地层斜面往下流动,经过沙砾层的沉淀过滤后,在井口处露出,形成杂质极少,清香甘美,长饮不竭的泉水。地下水有承压性,泉脉甚旺。这与白沙井的原理如出一辙。 据推测,东沙井与白沙井的水源出自同一泉脉。清乾隆优贡张九思《白沙泉记》云:“闻长老说,泉随山脉来,甚远。今长沙山自江西之袁州,迤逦北奔,至此入城,盖术家有谓之荫龙泉者。异时一老僧尝偈识云其然,则斯泉之水千有余里而发于是者,居人固不见也。” 袁州即今江西省宜春市。如果白沙井的泉脉真的始自宜春,那就必流经浏阳市、长沙县,至㮾梨镇进入东湖,再流至长沙市城南的白沙井。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03:44 , Processed in 0.36312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