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浏阳河两岸名胜导游

2014-8-1 14: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89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撰稿



 

 

王宫

 

王宫又名老青龙王庙,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东湖村萧家湾浏阳河北岸,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毁于1958年,重建于1999年。今王宫坐北朝南,面向浏阳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砖混结构,两面坡硬山顶,盖小青瓦,两侧屋顶建W形山墙,屋脊左右塑有对称的两条青龙,拱形大门前立有2对石狮。后室供奉老青龙神像。庙内尚存清光绪年间遗留铁钟、铁磬,庙外则存清道光年间遗留石龟。王宫大门联云:

 

庙貌垂千古;

威灵镇四方。

 

庙堂联云:

 

龙呼风雷兴瀚海;

云敷霖雨惠苍生。

 

当地传说,老青龙王为凡人得道成仙。其碑记说,真人出身于南海,7岁开始学医练道,诵经入妙。得道之后,遗蜕炼形,经张天师启奏,敕封“英烈老青龙王”, 清雍正十一年(1733)在浏阳大围山李家湾云将为神,雍正十三年(1735)建立神庙。道光十四年(1834)六月十五日,李家湾突发山洪,“大水冲毁了龙王庙”,神像随浏阳河冲到下游,浮在东湖萧家湾河岸边。村民将其抬请上岸,两年后由乡绅易郁秀、李宏模等发起,兴建庙宇,立庙供奉。时值两江总督陶澍回家乡安化省亲,路过东湖,慷慨捐田30亩以作庙产,从此香火不断。

其实,梨、东湖一带信奉龙王的风俗远早于清道光年间。比“老青龙王”故事更早的是“金角老龙”的故事。浏阳河的龙舟竞渡不完全与屈原有关。如梨、东湖、梨圫、东山等地广泛流传着划龙船是为了纪念金角老龙的传说故事。这里每年端午节期间都要在浏阳河举行规模较大的龙舟竞渡。作为南楚故地中心地带的浏阳河下游,也可能为当年屈原流放、奔波的地域,然而,这里流传的赛龙舟的传说却与金角老龙有关,而不涉及屈原。这一金角老龙的传说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很久以前旱灾严重,老百姓天天求雨无济于事。掌雨的金角老龙变作人形,私访京城,且与鬼谷仙师就何时下雨下多少雨赌输赢。为了获胜,金角老龙私改风雨簿。玉皇大帝怪罪下来,决定五月初五午时要斩金角老龙的头。金角老龙托梦给唐朝皇帝求救,唐朝皇帝应允。但是,监斩的魏征丞相届时还是梦斩金角老龙。龙头滚入皇宫,冤魂闹得京城不得安宁。唐朝皇帝只好敕封“每年正月连头十五日,五月脱头五日”。也就是民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仿制连头金龙(即舞龙灯)耍十五日;五月初一到初五,把龙头放在船头(即划龙船)竞渡五日。显然,这一风俗传说的内容甚为驳杂,其中既有与龙图腾有关的一些故事片断(如掌雨者为金角老龙,金角老龙可变人形且与鬼谷仙师赌输赢等),又有唐朝皇帝与丞相关于监斩金角老龙的仙凡纠葛,也就是史前图腾文化残余与封建帝王传说混杂一起,因而色调斑驳,内容芜杂。从而使普通的舟船刻以龙形而灵物化。也就是说,龙舟竞渡的风俗中遗存了一些龙图腾的氏族活动的残余(诸如龙船、彩衣、祭祀投食等)。

长沙梨、东湖一带的划龙船与舞龙灯中就保存了不少的遥远古代的龙图腾的残余。比如划龙船中的某些龙船歌,舞龙时的抓糯米打龙头,舞龙后的“斩龙”仪式,等等。流传在浏阳河划龙船时唱的《谢茶酒歌》中唱道:“多谢又多怜(啦),多谢香花宝烛谢神龙(啦),作田者龙神保佑(啦)……”明显地表现出祭龙娱神祈年的主旨。它与远古时期农耕氏族所共同的一种生产礼仪(在氏神面前娱乐并占卜农业收获)是遥遥相通的。民间以为划龙船可禳灾。西晋《风土记》曰:“濒江诸庙皆有船,四月中择日下水,击画鼓,集人歌,以棹之,至端午罢。其实竞渡也,而以为禳灾。”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20 03:44 , Processed in 0.2685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