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更名一条路,打响“定王”牌?

2014-1-29 17: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6| 评论: 0|原作者: 174期《你说话吧》|来自: 定王台街道办

    主持人语

    有关方面提出的、拟在建湘南路打造我省首条文化创意产业街——“定王台书香街”的建议,近日获市政协正式立案。其中提到的将建湘南路更名为定王街的建议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不少市民对此拍手叫好,认为长沙作为千年古城,昔日的楚汉名城,应该有一个文化特色街区来反映历史文化传承,定王台是长沙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打好“定王”这个历史文化品牌很有必要。

    建湘南路更名为定王街,有必要吗?古城长沙有没有必要凸显两千多年前的定王孝文化?2011731日晚,在设于海角七号生活馆的第产值活动现场,30余位话友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期话题讨论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背景铺陈 :“子不嫌母贱”

    长沙人没有不知道定王台的。定王台筑于西汉,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由于时代的变迁,曾经的王台和从王台上可以望到的程唐二姬墓俱已消失,如同有灵魂的人,尸骨虽已不存,但由它所形成的文化却不会消亡。在20世纪之前的两千年中,定王台就像一件永恒而可亲近的作品被人阅读,它所洋溢的人伦温情越过事物的表象,在万水千山之外追逐着人类道德的走向,使亲近它的人获得道德的力量。定王台的存在,是对古城长沙社会耐性的考验。

    陈先枢(湖南文史馆馆员、长沙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定王刘发也叫做“孝王”,他的母亲原来是一个宫女,出身卑微,但他对母亲非常孝敬,真正做到了“子不嫌母贱”。但孝文化又只是定王文化的一部分,刘发在位期间采用道教“无为而治”的方法,任百姓自己发展,政府不作过多的干涉,当时经济发展很好。同时他对于安定汉代南部边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维护了大汉的稳定。

    谢浮名(田家炳中学教师):定王的孝,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有句话叫“忠有贾谊,孝有定王”。孝是我们儒家学说的基础,是我们人伦的基础,中国的人伦礼仪就是以“孝”为基础,既如此,我们打定王牌有何不可呢?

    话友热议 :千年长沙要打定王牌吗?

    正方观点 改名“定王街”很有必要,长沙要打响“定王”牌。

    观点一条定王街,能让人思接千载,有利于凸显长沙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邓映如(著名学者,北大湖南校友会会长):地名是一种信息载体,体现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楚汉名城的长沙,其街巷地名留下了种种历史文化的丰富印记。遗憾的是,中国诸多城市的街名大多打上时代与政治的烙印,譬如人民路、五一路、解放路……面孔几乎一致,毫无特色可言。而地名的更改,又是一个很慎重的事情,随意变更就有可能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建湘南路改定王街而言,我认为这个倡议有创意,对经济和文化的接轨或许有帮助。“定王”可以成为这个区域一张耀眼的名片,定王台一带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的流连之地,若把定王街做成一条文化街,也算是接通了古今的文脉。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只给街道贴个文化的标签而不做实事。要好好规划,把定王街真正打造成长沙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促进文化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毛雁(某外企经理):我支持做有文化的事。建湘南路改名定王街,一下子就接上了历史的纽带。走在这条路上,让人有思接千载、连通古今之感,多好的一件事!路名更换要经过地名委审批等复杂程序,麻烦是麻烦,但并不是做不到,不应怕麻烦。

    周振球(芙蓉区老干局离休干部):“建湘南路”这个名称实在太普通了,而改名为“定王街”能很好地凸显历史文化,而且这个名字也不俗气。

    袁礼成(媒体从业人员):我赞成更名。“百善孝为先”。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若融入更多孝道元素在里面,有利于提升长沙的文化魅力和在全国的影响力。第二,今天很多老同志对定王台的历史、渊源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年轻一代可能了解得并不多。改名为“定王街”也许能够唤起年轻一代的历史感。

    崔启明(东郡社区居民):我觉得改名的建议很好,可以说是带了一个好头。长沙的历史文化是非常厚重的,但“文夕大火”以来破坏也很严重,现在好多古街、古巷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建湘南路改名“定王街”,有利于传承历史文化。

    曾宪邦(施家港社区居民):我赞成更名,这样的路名多了,更能体现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观点2   有必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打好“定王”牌。

    梁小进(市政协文史委调研员):我觉得现在是打“定王”牌的时候了。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最古老的古迹就是贾谊故居和定王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忠莫过于太傅贾谊”,“孝莫过于定王刘发”,文献有这样的记载。现在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有所滑坡,发扬这些美德是很有必要的。打“定王”牌能彰显我们长沙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

    周仲秋(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我觉得应打出定王文化的牌。定王文化体现的是孝文化的传承,孝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应该有楚文化的沿袭和发展。“以文兴市”的发展战略离不开研究古长沙国文化,离不开研究定王文化。

    十七品官(网友):改名定王街应该是打定王牌的第一步。我觉得,这条街的建筑要融入一些楚汉文化的元素,不但要有书香,还可以有酒香——在定王街搞几个楚汉风情酒吧,酒吧服务人员男的穿汉服、峨冠博带,用仿楚汉时期的酒器饮酒……效果一定不会差!

    观点3   凸显历史文化,推动街区经济繁荣。

    快雪时晴(网友):“定王台无台,花明楼无楼,滴水洞无洞。”这是湖南比较流行的“三无”说法,啥时候“三无”变“三有”就好了。我觉得千古名城打“定王”牌的设想是好的。现在有定王大厦、定王府,如果建湘南路改名“定王街”,浏城桥改名“定王桥”,最后,再修筑一个真正的“定王台”,搞个“定王孝文化广场”……形成一个完整的定王系列,可望较好地实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目的。

    陈斌(惟楚国际项目总监):我赞成将建湘南路改名定王街。改名不是主要目的,促进发展才是关键。与周边的解放路、人民路、蔡锷路相比,目前建湘南路的发展是非常落后的,这与它所处市中心的位置极不相符。其实,这条路有很多历史文化资源,有天心阁公园,有“全国八大书市”之一的定王台书市,有市简牍博物馆,还有潇湘图书城……如果把定王台的发展和建湘南路的规划结合起来,建设一条融文化传播、图书展览交易于一体的楚汉风情街,不但有利于繁荣这条街,对整个长沙市的经济也有帮助。

    姚庆武(长沙市委党校教师):改名我是很赞成的。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定王文化才能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它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定位的支点,通过定王台的改造,能够显现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风格;第二,中央也在强调历史文化的精神,定王文化正好是一种“孝道”文化;第三,定王文化的挖掘可以为文化创业街服务。

    反方观点  几十年的名字不能轻易改,改名未必能达到预期目的。

    陈先枢(湖南文史馆馆员、长沙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我赞成打造这个“书香文化街”,但改名为“定王街”还是不行,名字的话还是叫建湘南路。建湘路是一个老地名,它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建设一个新湖南,这是它的特定历史条件,也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同时这里面牵涉到很多问题。一个是门牌要改,邮政通信地址都要改。再一个,一个城市的命名不能有重名的现象。因为长沙市已经有一个“定王台街”了,现在还是叫做“定王台”,改过来就重名了。更名缺乏可行性,申请是很难通过的。

    周丽君(定王台社区居民):既然用了这么久了,我觉得还是不要改。现在的老人和小孩对定王台比较了解,一旦改了名大家可能就觉得陌生了。

    胡森炎(仁和家园居民):我觉得不改好。我们几十年都是这么叫过来的。

    朱金华(马王堆社区居民):把定王台作为长沙标志性的东西来搞,我觉得不恰当。毛泽东讲改革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中国封建时代的孝文化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只是为了升官发财而作秀!我们的文化要代表先进文化的走向。

    吴涛(湖南读书会会长):我认为没有必要打定王牌。定王的这个孝是他的幕僚策划出来的,是一场秀罢了。定王在理论上也是没有什么贡献的。在《史记》里面,司马迁没有对他作浓墨重彩的描述,包括《资治通鉴》,也只是轻描淡写。所以在史家眼里,他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张家界周伟(网友):定王好像不怎么出名。如果打了这个牌,还不一定打得响,倒不如先把定王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让全国人都知道这么个典故。先造势,再吸金。另外,改名要考虑到很多方面。比如目的是什么?改名是否能达到目的?民众是否支持?改名的成本是否太大?是否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补偿问题?

    杨光辉(华铭实业职员):我的观点是不改。一个地名不是你想改就随便可以改的。在经济建设方面,不要随便打“文化”的牌子。如果利用得不好,最后变成不了了之,未必能为经济建设带来好处。

    话友思考

    历史文化名城离不开历史文化符号

    江业成(省总工会干部):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符号体系的支撑,于长沙来说,定王、辛追、贾谊等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开发定王文化,不仅仅是发掘历史记忆,更是一个城市来自何方、去向何方的哲学思考。

    尹卫东(芙蓉区都正街街道办事处主任):长沙市虽然一直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但不可否认的是定王台空有其名,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没有打响品牌,没有放大功效。关于定王台的建设,我用四句话形容个人感受:一有太多的优势,二有太多的潜力,三有太多的困惑,四有太多的无奈。

    汤青峰(长沙市新闻出版局产业处处长):定王的孝道对他后代、对长沙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用来提高定王台这个地方的品位,提高其学术性,在学习层面、在高知识层面提高街道的名气。

    任波(本报副刊部副主任):城市在大变动中,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在失去,包括我们的街名。我们生活在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间,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现代的人,同时也是诗意的人,应该去追求历史感,追求人生的诗意。

    话友建议

    怎样才能打好“定王”牌?

    成竞(芙蓉区委助理调研员):将建湘南路和解放路立交桥更名,我认为这要和一个系统整体策划思路和规划方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打好这张牌,不是为更名而更名。

    周耕辉(长沙文化广场商会会长):我觉得可以改。因为社会是进步的,也是不断更新的。湖湘文化中包含了定王文化,现在建这个街,创意是非常好的。打好定王牌,我认为一定要有“看点”,要使大家看了这个东西对楚文化、孝文化能够有些联想、传承。另外一个,还要有利益存在,来这里经营的人能够赚到钱,来这里游览的人,能够买到所想要的产品,能够感受楚汉文化的氛围。

    卫卫(网友):目前,定王台有文气却乏文化气象,有书市却乏书香流动,有经营却乏经济增长。定王台周边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如天心阁、长沙简牍博物馆、白沙井、凤凰台、平地一声雷、浏阳门、浏城桥等,可以串联成一个文化区,形成规模效应。

    易淑珍(芙蓉区妇联主席):我认为打造定王台书香街,应从形、神、魂三方面着手。形就是通过桥、街、台、府的建设,增强直观印象;神即通过节气、活动等推动文化的发展;魂即以此倡导每个公民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张明清(市文化局副局长):对于定王台的建设,我有三点建议:第一,要提高书市品位。第二,要建设标志工程。第三,要科学合理规划。

    刘莉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打造长沙定王台,我觉得表现最好的方式一个是建筑,一个是民俗,历史文脉传承离不开建筑形式和保留下来的一些民俗习惯。它的建设要做到四化:差异化、形象化、品牌化、效益化。

    刘忠宏(市文联副主席):“千古帝王地,风水定王台”,“文夕大火”后,长沙的历史遗迹实在是太少了,让人遗憾。随着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定王台一些棚户区进行改扩建,我认为这是打造“长沙定王台”这个历史符号、文化品牌的机遇,在改扩建的功能定位上可考虑如下方案:方案一,结合“忠有太傅贾谊,孝有长沙定王”的特点,打造长沙孝道文化活动的集聚区;方案二,借助定王台的历史文化,打造长沙定王台图书出版、文艺创作、文艺培训、文艺活动及文艺展示的集聚街区。

    刘继德(湖南刘氏文化研究会):孝与文字合并为“教”字,长沙定王孝台作为古长沙国文明的象征,二千一百多年来,被历代中外游人推崇和敬仰。定王刘发后裔已传九十余代,湖南至今有子孙一百八十余万人。考其枝繁叶茂、英才辈出原因,系子孙永远继承先祖孝德,教育后人所至。六世孙刘秀推翻王莽新政,三国奇才刘巴,唐代湖南第一个进士刘蜕,千古名臣刘大夏,现代名人刘少奇、刘伯承等都是刘发的后裔。重筑定王台,传播孝文化势在必行。

    郭卫平(市妇联副主席):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公民道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孔子在其不朽著作《孝经》中开宗明义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又强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孝文化是家庭和睦的良方,是邻里融洽的妙剂,是社会和谐的先机。在家庭内部,善事父母是孝文化的起点,善事父母,善事长辈,尊老爱幼,修身齐家,和谐社会才有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弘扬孝道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长沙定王是传承孝文化的典型,以定王街命名街名,我认为对弘扬孝道文化有引领和倡导作用。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1:33 , Processed in 0.38443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