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都正街地区街巷志之都正街四条巷(詹王宫)

2014-1-29 16:1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4| 评论: 0|原作者: 任大猛|来自: 定王台街道办

    都正街四条巷原名詹王宫。因本街在清代和民国时为餐饮行业祖师庙(行业神庙)詹王宫及酒席业同业公会所在而得名,又因此巷位于都正街从南往北第四条巷,1971年更名为都正街四条巷。该巷詹王宫早已不存,惟留有清代詹王宫残墙一道。街巷位于都正街东侧。巷长100米,巷宽3米。

    一、近现代长沙顶级大厨几乎都从这条巷中出来

    民国长沙《大公报》说:查长沙酒席业,向以詹王宫为同业公会,内分堂班酒席馆、轩班酒席馆。长沙酒席业从前的行规是:堂班只能卖堂菜,不能出担子;轩班只能出担子,不能卖堂菜。又有专卖零菜不做酒席者,名曰炒菜馆。均隶属于詹王宫。

    当年,省城酒席业同业公会规定,长沙各酒席馆须交纳牌费捐,每牌1块,捐洋20元。炒菜馆牌费减半,帮伙入会,从前每名钱4串,现改为4元。

    每年长沙酒席业在詹王宫办会两次,一财神会,一詹王瑞诞会。办会开支,除以庙外房屋佃钱供给外,每年另有年捐,并办有一所小学校,年须经费大洋二三百元。

    辛亥革命后,长沙城内的酒席业生意更加兴旺发达,有本做茶馆而兼做酒楼者,有名为旅馆而兼做酒席馆的,有洋行而兼卖酒席的,以致从前堂班、轩班所立的老规则无形取消,堂班、轩班的名义也在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迁中无形取消。

    1925921日长沙《大公报》载文称:当时省城长沙酒席业局面极大,中西番菜,各色俱全,坐堂、出堂听客自便,房屋之华美,动辄数层洋楼,什物器皿之精良,竞尚最新西式,生意较以前扩张数十倍,此外尚有专卖番菜馆二家,一名万利春、一名一枝香。这两家西餐厅(番菜馆)也在詹王庙上有牌费。但奇怪的是长沙餐饮酒席业已经非常发达了,而詹王宫的公款却仍无增加,且有亏累,这一切均是因为詹王宫的总管不甚提倡公益捐,值年也不大负责任,每年至詹王宫办会敷衍一二日外,此后,自己自营酒席业,于庙内之事,无人过问。1925年长沙《大公报》记者路过永庆街时,看到詹王宫庙外招牌仍系詹王宫,而内部已经随着时代的要求改为酒席业公所了。

    清同治《善化县志》载,清代詹王宫,在长沙城内算一个中等偏大的庙。近现代湘菜名厨基本都进出于詹王宫。已故湘菜泰斗、曾为毛泽东主席掌勺的石荫祥即曾住在詹王宫巷内。

    二、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在詹王宫摹《石门铭》帖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十一,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曾在詹王宫内“齐集成服”,并在詹王宫内摹有名帖《石门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1:23 , Processed in 0.19400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