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山曾名莲蕊山、居士林。鲇鱼套上有地隆起,由此得名。街巷在建湘南路东侧,东起鲇鱼套,西抵建湘南路旁老汽车南站围墙。本街巷已消失,原址已成凤凰大厦东面部分。街巷形成民国拆建城墙后,为贫民乱搭麋集区。鲇鱼山原有湖南省纺织厅办公楼和宿舍楼,修建芙蓉路及马路西侧建筑时巷道和居民房屋皆被拆除,今仅剩下省纺织厅(现省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建筑保留。 鲇鱼山,最值得记述者是该处有一称为居士林的大庙,1938年11月,文夕大火仍未被毁,长沙一批名士高人曾礼佛于此,这些曾经驻足于居士林的名人,即使在今天,仍值得圈道、怀念。 一、鲇鱼山上的湖南居士林 1936年,在建湘南路东侧鲇鱼山忽然建起一幢宏伟的大雄宝殿,一时引来长沙市民的关注,这就是存在18年,吸引湖南众多名流善士前往礼佛的居士林。 佛教徒有七众弟子之说,即沙弥、沙弥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弟子,其中优婆塞、优婆夷尊称为居士(意即居家学佛之士),前者汉译为“近事男”,后者为近事女。他们像丛林一样聚集在一个地方,所以在鲇鱼山建起的这处”寺庙“称为湖南佛教居士林。凡是参加居士林这一宗教团体的,称为林员,总负责人称林长。 其实,湖南佛教居士林最初成立于1932年6月,林址原在沙河街,租佃谭某民房一栋,第一位林长为粟戡时,为辛亥革命功臣。湖南省城内的湖南居士林一经成立,即在湘阴、湘潭等处纷纷成立分居士林。参加湖南居士林活动的多为当时湖南大官僚、大地主、大资本家及大知识分子,也有一些城市贫民。当时湖南省主席何键,亦为居士,为湖南佛教居士林林员。 1936年,由于林众日多,沙河街原址狭小,不便于活动,林长刘腴深(刘善泽)等人,向全国各界发动劝募,在长沙市浏阳门外鲇鱼山1号,新建林址,占地面积达6300平方米,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殿前有空坪,坪之三面建有厢房,后有杂屋两栋,大门外有广阔的余坪,建筑面积达3162平方米。因居士林驻于鲇鱼山,地名也一时雅化为莲蕊山。 居士林在莲蕊山创建后的负责人为第二任居士林林长刘腴深(刘善泽),第一任为粟戡时,继刘腴深(善泽)之后为宾玉瓒、柳敏泉等,皆为极具学识,工诗能文,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居士林在莲蕊山建成大殿后,何键常去上香,由此居士林盛极一时,在社会上具相当影响力。 湖南居士林以宏扬佛法、挽救人心为宗旨,并请大德比丘讲演大乘经典,以提倡大乘正法。 1938年11月“文夕大火”,湖南居士林因被天心路阻隔,居然未遭火劫,保存完好。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时代发生重大转型,湖南居士林林友星散,居士林无人管理。1951年4月,居士林驻进湖南省公安总队后勤处,部分居士暂借熙台岭1号小茅棚作临时林址活动,不久解散。“文革”期间,湖南省公安总队后勤处改编为湖南独立师(622部队)。1971年12月10日,湖南省维尼龙厂以人民币13万元购得湖南居士林产权,1982年湖南省维尼龙厂将大雄宝殿及居士林其他房产拆除,建成办公楼和宿舍,后此处转为湖南省纺织工业局产业。 二、居士林曾留英雄“翰林”名 晚清老翰林长沙人郑家溉,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人的逼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他投塘自尽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悲,国共双方领导均表达敬佩之情。老革命家徐特立说:“长沙翰林郑家溉拒绝日本帝国主义维持会的职务而遭屠杀,以死完成了自己的民族气节。在抗战的过程中,在野的前清时代的士大夫也兴奋起来了,这就是四万万人反屠杀愤怒中的新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统战部长李维汉在致郑家溉遗属的信中指出:“天安门前为之树碑纪念的无数永垂不朽的先烈,有家溉老先生在内!” 郑家溉(1873—1944)长沙县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著名书法家,1934年,拒绝伪满洲国任命,举家自北京返回长沙。1944年5月避难于湘乡县七宝山,因拒绝日寇委以维持会职务,投塘自尽,以死明志。 郑家溉笃信佛教,拒绝伪满任命长沙城内东茅街居住时,卖文鬻字,当时郑家溉书写的招牌,在省会长沙城内各商号随处可见。郑家溉曾与湖南耆老刘善泽等,在长沙天心阁斜对面的居士林,诵经拜佛,据后人在《长沙县文史资料》中追忆,他曾一度担任居士林林长。但查居士林相关资料,却未见其担任林长的记载。这完全不损于他老人家的英名。 三、刘善泽诗咏居士林 刘腴深在清代晚期被誉为“同光十子”之一,杨树达在诗中赞誉他是“湖外诗人第一刘”。刘腴深(1884—1949),字善泽,湖南浏阳人,曾任湖南官书局编纂,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教授,创办“麓山诗社”。著有《三礼注汉制疏证》、《天隐庐诗集》等。刘善泽更是湖南居士林林长,在他的《天隐庐诗集》中随意即可找到六首专写居士林的诗作,他在《居士林偶成二首》中写道: 才见疏星落晓河,旋闻清梵起摩诃。 野狐休信参禅易,林鸟犹贪念佛多。 七处征心窥密妙,百年回首戒蹉跎。 毗尼严净除情想,可待同消业海波。 素衣殊玷导师尊,粥鼓斋钟历晓昏。 七佛灯明装梵塔,三生石在证空门。 竖拳伸指风斯替,瞬目扬眉道自存。 气质总期同变化,大鹏原是北溟鲲。 四、居士林中的末代解元 湘潭宾玉瓒(1871—1940)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湖南最末一届乡试第一名,由此成为湖南末代解元。当年宾参加的是湖南补行庚子正科、辛丑恩科并科乡试。第一场作《理财论》受主考赏识,获第一。宾玉瓒后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法律,在东京出版编著《现代世界史》。同时,加入共和党任湖南支部书记。归国后,曾任湖南省法政专科学校及广西法政大学校长。后调北京政府财政部任职,不久辞职,任国史馆纂修。他痛感当时民国政府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国难日深,生民涂炭。乃从北京广济寺住持现明和尚学佛,成为居士。受佛经中“悯物济人”思想影响,本“出世为入世”观念,立志宏扬佛法,筹办弘慈佛学院,自任讲师,学生近200人。宾玉瓒擅草书怀素体,笔力遒劲;兼写篆、隶、行、楷,曾在汉口卖字,以所得供儿女上学。,并建两间化学实验室供儿女实验。其子宾果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长女漱腴任教北京科技大学。 民国二十年(1931年),宾玉瓒只身回湘。次年,和粟戡时、刘善泽等创办湖南佛教居士林,发行《湖南居士》专刊。后继刘善泽为莲蕊山湖南居士林林长,1940年去世。 又有柳敏泉,工书法,奉佛甚虔,亦为湖南居士林林长。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40 , Processed in 0.1496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