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上,湖南以保守著称,但在大事面前,特别是事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湖南的精英又是十分的开放和进取,其中争取粤汉铁路过湖南就是例证之一…… 湖南自近代以后,因湖湘文化和湘军集团的兴起,成为中国举足轻重的省份。西方各国,尤其是日本论中国时,皆称:“振支那者惟湖南,士民勃勃有生气,而可侠可仁者惟湖南。”但久之,湖南人也因此而变得自负、固执,特别是保守和排外起来。公元189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粤汉铁路,因怕遭到保守的湖南绅士和乡民的阻难,计划铁路过江西而不走湖南。此事为湖南巡抚陈宝箴得知后,认为粤汉铁路过湖南对湖南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他立刻串联在北京的湖南维新人士谭嗣同、熊希龄等人,请他们据力争取粤汉铁路入湘。谭嗣同、熊希龄深表赞同,立即上疏陈说:铁路从武汉经长沙再至广州,“一线联串,无事傍线”,且路途平坦,可免造巨桥;湖南具备“产煤足以行车”、“产木足以垫道”的资源条件。铁路建成后,便于运兵御侮,保障权利,还可振兴商务,运输矿砂等。陈说条条在理,特别是“铁路入湘‘便于运兵御侮’”正是朝廷最为关注和需要的,因此,粤汉铁路过湖南终获朝廷同意。于是朝廷改变原来准备走江西的路线,直接过湖南。 从湖南后来的发展和进步来看,粤汉铁路取道湖南,在湖南境内全程1370华里,对湖南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其关系之重大,到今天都是无可估量的。 (本图文录自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长沙的传说——民间记忆中的历史与文化》顾庆丰/著&摄影,作者授权名城长沙网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3:37 , Processed in 0.0945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