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的地名文化

2012-5-23 12:2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50|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又如湖南等其它一些地名:

    湖南

    简称湘,因地处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代安史之乱后(公元764年),朝庭为加强对洞庭湖以南地区的控制,设置湖南观察使,辖洞庭湖以南湘、资二水流域,领衡、潭、邵、永、道5州,湖南地名由此而来。由于湘江从南往北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

    湘江

    因神话传说而得名。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乘蟾蜍去广东潮洲府时,从云头看到身下婉转多姿的一条清流,以为是七仙姑织的五彩玉带下落人间,于是俯身细看,留连忘返,所乘蟾蜍化成蛤蟆石留在河边。从此这条令韩湘子着迷的河流被称之为“湘江”。

    长沙县

    长沙县与长沙市同名,但它是最早以长沙取名的行政单位。县名取于隋朝,距今已有1420多年的历史。市名取于1933年长沙设市之时。县市同名,县名早于市名1344年。

    望城县

    望城县因长沙城而得名。古代无望城县,19515月划长沙县部分地区设置望城县。因县治初设于岳麓山北的望城坡,故名望城县。

    浏阳市

    浏阳地名取于公元222年三国东吴时期,初为刘阳县,距今有1787年。南朝·宋(公元420年)以“浏水”之“浏”改“刘”为“浏”,改名为浏阳县。19931月,县改市,更名为浏阳市。

    宁乡县

    宁乡,在三国时为益阳县地,其地名取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国家太平,政局稳定,朝庭取乡土安宁之意,划益阳部分地区设置宁乡县,宁乡地名由此而生。

    以上所列,除望城县外,都是古地名。值得注意的是,长沙地名是动态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不断产生新的地名。如长沙城区的五个区名芙蓉、天心、岳麓、开福和雨花的产生,就是如此。1996年以前,长沙城区五个区的区名是以东、南、西、北、郊来称呼的;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五区冠以芙蓉、天心、岳麓、开福和雨花为名,取代了原以方位为名的区名。新的区名,各有其新的含意。

    芙蓉区

    芙蓉区名从芙蓉花而来。芙蓉花为中国古老的花卉之一,自古以来,湖南各地就遍种芙蓉花。唐代诗人谭用之的诗句“秋风万里芙蓉国”,将遍地芙蓉花的湖南地区誉之为“芙蓉国”。芙蓉花有水芙蓉和木芙蓉两种。开在水中的为水芙蓉,也就是荷花;开在陆地的为木芙蓉,俗称木莲,两花合称为芙蓉花。芙蓉花有着独特的品质和清新艳丽的花容,深受国人尤其是湖南人民的喜爱。毛泽东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使芙蓉花成为湖南第一花。芙蓉区为湖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地区,它除了是中共湖南省委的所在地外,它还是原省政府和中共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被誉为三湘第一区。由于有这种区位,人们即以湖南第一花的花名来称呼“三湘第一区”,改长沙市东区为长沙市芙蓉区。

    天心区

    天心区原名为长沙市南区,因其辖区内有“三湘第一阁”的天心阁而得名。天心阁为古城长沙最高建筑,是古人为“察灾祥时观游”而建的。阁上书有千古名联“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阁名源于《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原阁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新阁建于1983年。因其建在古城垣之上,自古以来即为长沙古城最高之处,因而成为长沙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岳麓区

    岳麓区原名为长沙市西区,因其辖区内有天下名山岳麓山而得名。岳麓山自古即是长沙的风景名胜,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峰——灵麓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峰。

    开福区

    开福区原名为长沙市北区,因其辖区内有古开福寺而得名。开福寺建于五代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是我国佛教禅宗临济宗梅杨岐派的著名寺院,历代高僧辈出,其洪蕴高僧曾受宋太祖赵匡胤召见,赐紫方袍,封广利大师。日本僧人法灯觉心来寺院求法,学成回国后,将禅宗临济宗杨岐派传至日本,为法灯派,其人亦被天皇封为“法灯圆明国师”。开福寺原本五代楚王马殷的花园。马殷信佛,将花园施给高僧保宁和尚作寺院开佛事。开佛谐音开福,寺院因此而取名开福寺。

    雨花区

    雨花区原名为长沙市郊区,因其辖区内有雨花亭古地名而得名。古代交通不便,道路难行,古人就在路边建亭供旅人休息,“亭者,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停止休息和集聚之意。古人建亭,大约每十里一个。雨花亭离城区天心阁下的义茶亭刚好十里。古时,长沙城往南迎送客人最为隆重的礼仪,就是到雨花亭相迎相送。所以,雨花亭附近有建筑群。不幸的是这些建筑群连同雨花亭一起毁于抗日战争日军的炮火之中。清代《善化县志·省脉图》载:“雨花亭在城南七里黄土岭之东”。昔时,亭前古驿道旁有一片水域,大雨时节,雨花一片,驻亭观赏,十分壮观,雨花亭因此而得名(一说因佛教“天花坠落如雨”而得名)。

(本图文录自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长沙的传说——民间记忆中的历史与文化》顾庆丰/著&摄影,作者授权名城长沙网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14:37 , Processed in 0.1223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