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的人文历史

2012-5-23 12: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620| 评论: 0|原作者: 文章注明|来自: 文章注明

长沙有着千古英雄

 

    先秦时期,长沙先民如果有得五年没有跟随楚王出征,就是莫大的耻辱,死后见不得祖宗……

    远古时期,长沙是氏族部落战争失败英雄的迁徙和再生之地,传说中的炎帝和蚩尤部落,都是在与黄帝部落的战争中失败后迁徙长沙的。舜帝南征,随征的部落宗亲族人在他崩葬九嶷之后,大多滞留在古长沙之地繁衍生息,成为长沙先民的一部分。

    夏、商、周时期,中原统治者对长沙进行了不断的武力征伐,但都遭到了长沙先民的英勇抵抗。传说中周昭王先后三次南征,最后在长沙与长沙先民的激战中死去。今长沙暮云镇的“昭山”和昭山下湘江中的“昭潭”都是因此而得名。

    春秋战国,为了楚国的霸业,长沙先民年年征战,养成了尚武崇勇的性格,如果有得五年没有跟随楚王出征,就是莫大的耻辱,死后见不得祖宗。屈原流放长沙时,深为这种勇武和血性所感动,写下《国殇》以示祭奠。是时,楚王昏庸,国势日衰,英雄尽死,报国无门,屈原不忍亲见楚国灭亡,于是悲愤殉国,自沉汨罗江,成为长沙史实的千古英雄第一人。

    一百年后的西汉,年轻的贾谊迁谪长沙,过屈原沉江之处时,念屈原之冤深,伤自己之不幸,悲伤不已,于是停船致哀,写下《吊屈原赋》。又过了一百年,太史公司马迁来长沙,遍访屈原、贾谊足迹,深为他们的不幸和为人所感动。他在《史记》中写到:“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深沉的笔调,寄予了深厚的同情。贾谊过后六十年,汉景帝封第十子刘发为长沙定王。定王母子情深,却相隔千山万水。于是在长沙的定王每年遣专人专骑,千里迢迢往长安送上“长沙好米”,孝敬母亲;返回时又专人专骑带上母亲脚下的泥土,在长沙积土成台,前后二十七年,终于筑成一座高高的望母台,成为感动长沙两千多年的亲情故事。东汉末年,董卓乱朝,长沙太守孙坚率长沙子弟先天下起兵征讨,赢得了“天下兴兵诛重阜,长沙子弟最先来”的普天赞誉。

    东晋,陶渊明曾祖父长沙郡公陶侃,驻节长沙。他为官清正,勤政爱民,留下许多英雄传说。陶渊明曾写《命子诗》:“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桓长沙,伊勋伊德……”记录下祖先在长沙的勋德。

    唐代,流落和贬谪在长沙的中国古代著名文化英雄,都如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的诗句,在长沙留下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公元770年深秋,中国伟大的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继祖父杜审言之后,流落长沙,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破船之中,成为历代长沙百姓心头永远的悲伤。

    宋元时期,长沙逐渐成为连接南北的军事要冲。金灭北宋后,挥军南下,在长沙却遇到激烈抵抗。公元1130年,金兵攻破长沙,但损兵折将,失去南进之锋芒。于是屠城六日北返。南宋,辛弃疾来长沙,招募3000长沙子弟,创建飞虎军,前后征战数十年,令金兵闻风丧胆。南宋末年,十万元军围攻长沙。知府李芾率3000军民,拼死抵抗三个月,最终城破,李芾率全家19人自杀殉国。城内百姓竞相跟随,自杀殉国者不计其数,以至城内无虚井,自缢于树林者比比皆是。元军大将阿里海牙深感震撼和敬意,破例不再屠城报复,留下一个十万大军为长沙军民英雄壮举所震摄的画面。

    明清时期,长沙仍是政权更迭的重要战场,续写着英雄的历史。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之中。太平军攻打长沙,西王萧朝贵牺牲于天心阁下。曾国藩在长沙兴办团练,建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清朝出现“同治中兴”局面;左宗棠率湘军扶棺出征,收复新疆,并屯兵戍边,形成“湖湘子弟满天山”的景象;谭嗣同戊戌变法,血祭中华;黄兴、蔡锷等辛亥志士,举义旗,创共和,百折不挠,义无返顾,推翻两干多年封建帝制于二十世纪之初;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承前启后,继千古英雄之精神,承共和烈士之血性,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写就了新的历史篇章。

(本图文录自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长沙的传说——民间记忆中的历史与文化》顾庆丰/著&摄影,作者授权名城长沙网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7 06:39 , Processed in 0.0945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