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兼容并蓄的长沙茶艺

2010-5-11 21:3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70| 评论: 0|原作者: 陈泽珲 陈先枢 汤青峰|来自: 名城长沙网

怡清源禅茶茶艺

湖南佛教界与茶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从长沙岳麓山、沩山到南岳衡山、石门夹山,有禅林寺院的地方就有茶的清香;从怀素、齐己到惠洪、善会,大德高僧所行之处,皆留下茶的禅思和诗文书画瑰宝。湖南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从南岳衡山到宁乡沩山、常德德山、浏阳道吾山、长沙岳麓山、石门夹山,名山名寺一脉相传,均起源于南岳衡山的禅宗之南宗,鼎盛于我国的唐宋时代。夹山寺开山祖师善会悟出“茶禅一味”,圆悟克勤以禅宗的理念和思辨来喝茶品茶,其手书“茶禅一味”流传到海外,现珍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奉“茶禅一味”为四字真诀,其“和静清寂”的茶道四规亦深受其影响,充满了宗教的气氛,并公认夹山寺与圆悟克勤的《碧岩录》为其“茶禅祖庭”。以“茶禅一味”为中心内容的“茶禅说”,是中国茶道的最高境界之一,是茶文化的精髓,也是湖南茶人对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重大贡献之一。怡清源公司善于及时从文化中发掘商机,根据国内外茶文化热的趋势,结合湖南佛教茶文化的诸要素,于长沙创设了夹山禅茶茶艺,现附录于后。

◆图:夹山寺

附:怡清源夹山寺禅茶茶艺程序及解说词

怡清源夹山寺禅荼荼艺程序及解说词

(一)用具.

1.蜡台四个

2.香炉一个

3.香塔二个

4.红烛两对

5.香四支

6.石茶盘一个

7.茶壶一个

8.茶杯四个

9.茶罐一个

10.茶道一个

11.托盘一个

12.茶碟二个

13.陶瓷酒精炉一套

14.怡清源野尖王10

(二)程序

1.入场一一莲步净土

2.静心一一焚香礼拜

3.洁具——轮回转世

4.投茶一一观音下凡

5.洗茶——漫天法雨

6.泡茶一一菩萨点化

7.敬茶——普渡众生

8.品茶——苦海无边

9.悟荼——超凡脱俗

10.谢茶——功德圆满

◆图:禅茶一味

(三)解说词

夹山寺禅茶茶艺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荼。”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形成了许多宗,禅宗就是其中的一种。佛理博大无垠,但以“苦、集、灭、道”四谛为总纲;茶道博大精深,却以“怡、清、和、真”四谛为总揽。佛与茶的共同凭藉是心,即心灵的顿悟和感想,故“荼佛一理”;佛谛“苦”为先,茶性“苦”为本,欲修佛道,悟茶道,须参“苦谛”,是以“茶禅一味”。

湖南常德夹山寺是佛教的圣地,更是茶禅的祖庭。“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拜请各位居士,一心不乱,抛却尘虑烦恼,以平和虚静之心,伴着怡清源茶艺表演队的“夹山寺禅茶茶艺”表演,我们一同走进常德夹山寺的碧水青山,也走进那佛的清静世界。

第一道莲步净土(入场)

莲花生于污泥,开放于炎热夏天的水中。污泥,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佛经上说:莲花,能给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佛教信女的茶艺小姐,以莲步走向禅茶台,走向那“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古寺,此道称:“莲步净土”。

第二道焚香礼拜(静心)

在佛乐声中,以佛教礼仪的动作焚香礼拜,以表示对佛及夹山寺开山祖师善会和各位居士的虔诚之意,与茶道的友善亲和、敬客以礼一脉相承。同时也是营造祥和、肃穆的气氛,使烦燥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去感受“香烟茶晕满袈裟”的神韵;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将把我们的心牵引到那虚无缥缈的境界。

◆图:怡清源禅茶茶艺

◆图:以禅茶著称的长沙麓山寺

第三道轮回转世(洁具)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用白沙泉水将茶杯洗干净,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亦如修佛,除却妄念,纯洁身心。洗的是茶杯,悟的是禅理。“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只有布施修佛,行善积德,方能“善有善报”,这是佛经所说的“因果报应”,此道称:“轮回转世”。

第四道观音下凡(投茶)

茶即佛,佛即茶,投茶入壶,如观音菩萨下凡,福纳众生。此道称:“观音下凡”。

第五道漫天法雨(洗茶)

“一壶茗荼道禅味,半塌茶烟养性灵。”用水冲洗滋润茶叶,也洗尽茶人尘心,好比漫天法雨普降,清洁尘世,润泽众生,此道称:“漫天法雨”。

第六道菩萨点化(泡茶)

“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在泡茶中,我们以茶悟道,感悟到的是:茶清如露,心洁如佛。“荼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清洗茶叶后,再冲入第二道水,此道称:“菩萨点化”。

第七道普渡众生(敬茶)

茶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独一无二的天然保健饮料,称为“神奇之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能饱人口福,予人清福,正是慈悲为怀,功德无量。茶人在苦涩的茶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此乃大恩大德,大慈大悲。因此,敬茶给客人,称为“普渡众生”。

第八道苦海无边(品茶)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经说“凡夫生存是苦”,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茶性亦苦,修佛悟茶,须参破“苦谛”,达到对“苦”的解脱。“茶味人生随意过,知足淡泊苦后甘。”此道是品茶,称为“苦海无边”。

第九道超凡脱俗(悟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人生苦短,品茶如品人生。放下苦恼烦忧,抛却功名利禄,超脱尘世之外。傍竹松听桃源洞,卧虹石枕碧岩泉。南岳伴云游,洞庭生月恋。蓬莱随处是,广寒一片天。此道称:“超凡脱俗”。

第十道功德圆满(谢茶)

“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语茶林意更幽。”佛教有五戒十善,茶道有四要十德。经过品茶论佛,品茶悟道,各位居士,您是否从中悟得: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后祝各位居士,佛光普照,随心如愿,福寿双全,功德圆满!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1月第一版《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汤青峰撰稿,陈览月、罗炯炯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7:08 , Processed in 0.3278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