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八景茶艺 潇湘八景茶艺由民营湖南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简伯华于20世纪末创立。简氏于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湖南农学院农学系,但找了个园艺系学茶学的老婆,从此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简氏非茶学系出身,又非文化科班底,却种茶、制茶、卖茶,甚至大张旗鼓以茶文化作为其企业的核心文化,很是叫不少自以为是的茶学专家不以为然。但简氏顶住压力,忍受白眼,坚持走自己的路,硬是让其企业的湘派茶文化益发发扬光大起来,并日益产生巨大的商业效益,连那些当初认为只有自己懂种茶、制茶、卖茶,甚至精通茶文化的人也不得不亦步亦趋地跟在其后面学。其湘风湘韵的湘女茶艺师队伍,优美雅致的茶艺表演,古色古香的布展装饰,皆成为每届湖南农博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前往参观的人摩肩接踵,各媒体纷纷予以报道,保持了社会各界对茶产品应有的关注,为整个湖南茶业的引入注目作出了重要贡献。仅从这一点来说,怡清源号称“茶道潇湘第一家”也是当之无愧的。潇湘八景茶艺于2005年荣获“湖南省首届艺师技能大赛”冠军,开创长沙本土文化茶艺的先河。 ◆图:清末葛元煦绘《郎若闲时来吃茶》 潇湘八景,素负盛名。谓“潇湘八景”,系宋代人沈所概括,是指“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等湖湘美景。北宋的米芾(1051-1107),明代的文征明(1470-1559)都画过潇湘八景,米芾的《潇湘八景图诗序》流传至今(见附录)。潇湘八景茶艺为绿茶茶艺,主要用具有竹盘、奉茶盘、竹茶道、竹茶筒、醴陵瓷盖碗、洗手盅、白茶巾、玻璃酒精炉等,茶则用怡清源自产的野针王等,水用白沙古井水。其用具多为竹制品,应是有意与米氏“水竹云林,映带左右”之意相合,且湘竹也属湖湘名产,斑竹、楚竹之属,前人亦多有吟咏。醴陵素瓷茶具是湘瓷的精品,有“素瓷遗古韵,芳气满闲轩”的赞誉。白沙井为乾隆皇帝御定的七大名泉之一,甘美爽口,前人有“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之美誉。 ◆图:解放西路怡清源茶艺馆 潇湘八景茶艺分为八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主要是备具。白色圆形的湘瓷精品茶具形似明月,所以借用潇湘八景名称之六,叫做洞庭秋月。 第二道程序主要是看茶、投茶。苏东坡有“从来佳茗似佳人”之咏,这青青翠翠、玉树临风般的野针茶,不正似美丽婀娜的湘女吗?当茶叶在茶艺小姐的纤纤玉手前纷纷落人茶杯之际,确乎有雁落平沙之美,因此取潇湘八景之乇,称之为平沙落雁应属贴切,能发人幽思。 第三道程序主要是润茶。将煮沸的白沙泉水少许冲入茶杯,吸水后慢慢膨胀的茶芽,有如春笋破土,杨柳吐绿。当今时代,茶道正兴,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积极心态来理解潇湘夜雨应属自然,再用潇湘八景之一的潇湘夜雨来命名这道程序,也颇有诗情画意,耐人寻味。 ◆图:用“野针王”演示的第四道程序“江天暮雪” 第四道程序主要是泡茶。在润茶之后紧接着冲人第二道水,绿色的嫩芽银毫满披,似松染雪花,伴随着向上升腾的水汽,银珠似的细小水泡在洁白的瓷杯中翻滚,有如雪浪喷珠,又似江中漫天白雪飞舞。此情此景,如诗如画,因此用潇湘八景之八,称之为江天暮雪也似无不可。要讲差别,较之自然界的冰雪清绝,此茶艺中的江天暮雪倒是暖意融融,座上生春了。 第五道程序主要是茶艺小姐敬茶、茶客受茶。已泡好的茶在杯中清香氤氲,似乎在等待着茶客的品尝;而茶客也在这种清香缭绕的环境里等待着,茶与茶客就是在这种如红粉思知己、佳人盼渔郎的相互吸引过程中开始茶与人、人与茶、人与自然的对话,进入品茗的审美心理氛围。没有这种氛围就不能算是最高精神境界的品茶。因此,用潇湘八景之三,称之为远浦归帆,至于能不能领悟此中的玄妙,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第六道程序主要是闻香。一杯香茗在手,茶客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将杯盖轻轻揭开,沁人心脾的悠悠茶香在茶客手中杯盖的微微导引下从茶杯中扑鼻而来,形似雨后初晴山中升腾的云雾,神状云收雨住、日照山岚般的欣喜,物喜己悲,情动神定,一杯小小的茶,在浸泡着喝茶人的心性,积蓄着喝茶人的修为,消磨着喝茶人的生命。用潇湘八景之二,称之为山市晴岚,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够人遐想。 第七道程序主要是赏茶、品茶。喝也好,品也罢,色、香、味、形、神,到口的茶水终究是根本。闻香后,仔细欣赏茶叶的汤色、形状、动态,感受春染杯底,风起绿洲,渔村夕照、柳绿桃红,享受着一份难得的悠闲,找回了一点可贵的自然。因此,用潇湘八景之五,称之为渔村夕照,倒也契合了茶道的某种本质和茶道兴盛的原因。现在的人在人造的世界里生活得有些窒息,渔村夕照等世外桃源般的人与自然的原始生态关系早已遥不可及,能在几片还释放得出几缕自然之香的茶叶里面,回归一下渔村夕照的自然也算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享受。 第八道程序主要是悟茶、谢茶。茶禅一味是茶道的最高境界之一。中国茶道集儒、释、道于一体,在茶的品悟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最大的亚文化体系。湖南释界,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烟弥寺庙、钟响深林的南岳衡山,是传播茶与茶文化的圣地之一。此道程序用潇湘八景之四,以烟寺晚钟名之,状绵远悠长之文化,似余音不绝之茶香,亦深有禅味。 ◆图:潇湘八景茶艺表演 潇湘八景茶艺古为今用,文为茶用,推陈出新,触类旁通,可谓用心良苦,于当代长沙茶业之崛起,茶文化之繁荣居功甚伟。 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 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 ◆图:长沙湘江风光带上的“潇湘八景”铜浮雕 ◆图:《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画像,“潇湘八景”之说最初就出自其《梦溪笔谈》, ◆图:米芾画像 附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 潇湘八景图诗序 米芾 潇水出道州,湘水出全州,至永州而合流焉。自湖而南皆二水所经,至湘阴始与沅水会,又至洞庭与巴江之水合,故湖之南皆可以潇湘名。若湖之北,则汉沔汤汤,不得谓之潇湘。潇湘之景可得闻乎?洞庭南来,浩淼沉碧,迭嶂层岩,绵衍千里,际以天宇之虚碧,杂以烟霞之吞吐,风帆沙乌,出没往来,水竹云林,映带左右,朝昏之气不同,四时之候不一,此则潇湘之大观也。若夫八景之极致,则具列于左并纪于诗。 潇湘夜雨:苦竹丛翳,鹧鸪哀鸣。江云黯黯,江水冥冥。翻河倒海,若注若倾。舞泣珠之渊客,悲鼓瑟之湘灵。 大王长啸起雄风,又逐行云入梦中;想象瑶台环佩湿,令人肠断楚江东。 山市晴岚:依山为郭,列肆为居。鱼虾之会,菱芡之都。来者于于,往者徐徐。林端漂渺,峦表萦纡。翠含山色,红射朝晖。虚不盈乎一掬,散则满乎太虚。 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 远浦归帆:晴岚映波,落霞照水。有叶其舟,捷于飞羽。幸济洪涛,将以宁处。家人候门,欢笑容与。 汉江游女石榴裙,一道菱歌两岸闻;估客归帆休怅望,闺中红粉正思君。 烟寺晚钟:暝入松门,阴生莲宇。杖锡之僧,将归林渚。蒲牢一声,猿惊鹤举。幽谷云残,东山月吐。 绝顶高僧未易逢,禅林长被白云封;残钟已罢寥天远,杖锡时过紫盖峰。 渔村夕照:翼翼其庐,濒涯以居。从从其艇,依荷与浦。有鱼可脍,有酒可需。收纶卷网,其乐何如。西山之晖,在我桑榆。 晒网柴门返照新,桃花流水认前津;买鱼沽酒湘江去,远吊《怀沙》作赋人。 洞庭秋月:君山南来,浩浩沧溟。飘风之不起,层浪之不生。夜气既清,静露斯零。 素娥浴水,光荡金精。倒霓裳之清影,来广乐之天声。纤云不起,上下虚明。 李白曾移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骑黄鹤,直上高楼一醉眠。 平沙落雁:霜清木落,芦苇苍苍。群鸟肃肃,有列其行。或饮或啄,或鸣或翔。非上林之不美,惧蹭缴之日将。云飞水宿,聊以随阳。 书断衡阳暂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无矰缴,又被孤城画角催。 江天暮雪:岁暮江空,风严水结。冯夷剪冰,乱飘洒雪。浩歌者谁,一篷载月。独钓寒潭,以寄清绝。 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黯淡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皓然。 余购得李营邱画八景图,拜石余间,逐景撰述,以当卧游对客,即如携眺。元丰三年夏四月襄阳米芾书。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汤青峰撰稿,陈览月、罗炯炯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20 03:44 , Processed in 0.6070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