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陶壶 中国古代茶具虽然种类繁多,但用途广泛又能绵延始终、长盛不衰的当推陶瓷茶具。在唐代湖南瓷窑中,有许多是以产茶具而著称于世的,9世纪初诗人刘言史《煎茶诗》中就有“湘瓷泛轻花”之句。岳州窑和长沙窑是以烧制青瓷和釉下彩绘茶具而闻名于世的,刘言史《煎茶诗》写的是在洛阳与诗友孟郊煎茶畅饮的场景,可见唐代湘瓷茶具在洛阳已有相当大的名气。岳州窑位于湖南湘阴城关及县域其它地区,又称湘阴窑。我国窑名出自唐代,冠名一般以瓷窑所在州州名为准,而湘阴县唐时属岳州辖地,所以唐代称其为岳州窑。陆羽《茶经·四之器》有“岳州I上,寿州,洪州次”的记载,盛赞岳州窑茶具为上品。岳州窑始于南北朝,早期制品胎现灰白色,施半釉,釉色以青绿为主,半透明,多呈开片状。唐时烧制范围扩大,仅茶具就有茶碗、茶瓯、茶盒等等,其胎色仍以灰白为主,釉色仍以青绿为多,具有玻璃般的质感。唐初,岳州窑瓷器多施半釉,甚至只在茶具的口沿施一圈釉,釉开细片,成为当时的特色。中唐以后,岳州窑开始衰落。 ◆图:长沙窑绿釉海棠形莲花印纹高足杯 长沙窑,北距长沙中心城区 长沙窑制陶始于东汉,制瓷始于唐代,终于五代。早期主要制作“南青北白”中青瓷的地方品类,为我国青瓷茶具的著名窑场。长沙窑彩瓷源于岳州窑,是“安史之乱”前后北方部分陶瓷工匠南迁到陶土资源丰富、紧靠湘江黄金水道的铜官,将南方青瓷技术和北方白瓷技术相互融合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加之其产品迎合了国内外消费者的生活需要和文化审美心理,长沙窑彩瓷产品以独树一帜的釉下多彩的釉下彩绘特色,一时风行国内外,甚至在西亚市场上出口数量超过了越窑,迅速成为当时全国三大出口陶瓷之一,与青、白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长沙窑是釉下多彩的发祥地,并第一次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门类融人陶瓷装饰,打破了以青白两种釉色一统天下的审美标准,综合运用绘画、堆贴、刻划、模印等工艺手法,创烧出褐绿、红绿等多种色调纹饰的器物。 长沙窑最早发明釉下彩绘,其纹饰潇洒飘逸,独步天下,多样性前无古人,简笔花草、椰枣梭罗、孔雀鸟鹊、游鱼舞狮、莲花牡丹、武士乐师、坐椅绳床等无所不包,构图简洁生动,写意写实相兼,对唐以后的瓷绘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沙窑最早发明铜红釉烧制技术。窑工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高炉的还原焰可以将低价的铜还原成高价的铜,形成铜红,由此首创了铜红釉色,成为宋代钧瓷红、元明清青花釉里红及祭红、郎窑红的发展基础。 长沙窑陶瓷模印贴花是世界陶瓷史上的一绝。其办法是共用坯泥做成模印泥片,在陶土泥上模印出花纹后,粘贴在瓷壶的系纽或流下,再施以彩釉,综合装饰,制作技术十分精湛,产品规整光洁,人物清晰可辨,动植物栩栩如生,构造物富有立体感。 长沙窑茶具品种繁多,仅目前从国内、日、韩、东南亚和西亚考古出土的就有碾茶用的茶碾、擂钵等;炙茶、煮茶用具鼎、铫、锅等;以及饮茶用具壶、碗、盏等。其中的某些器具,在茶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汤青峰撰稿,陈览月、罗炯炯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2:10 , Processed in 0.0974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