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河西茶园 河西,是指湘江西岸长沙段从岳麓山至尖山、白沙洲一带区域。这一带是丘陵区进入洞庭湖平原地带的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地土肥沃,景色优美壮阔。唐代诗人杜甫在《发潭州》等诗中有“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著名的诗句描写此地景致。 河西园茶属历史名茶,是长沙的传统茶产品。相传在唐代天宝(742—756)年间由麓山寺僧人从安化县带回茶籽种植于寺院周围,每年采制茶叶款待游客。清代咸丰(1851—1861)年间开始茶橘间种,茶园与橘园相连,茶蓬与橘树相间,故曰“园茶”。河西园茶以粗壮、烟香而脍炙人口,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名茶。河西园茶与沩山毛尖同属黄小茶类,在渥堆、熏烟等工艺上有某些相似之处。 河西园茶主产于岳麓山至回龙洲、白沙洲湘江西岸沿河一带约 河西园茶一般在谷雨前采摘,选取一芽二、三叶的鲜叶原料采回,经适当摊放即行加工。整个加工工艺分杀青、初揉、初烘、渥坯、复揉、再烘、再渥坯、三揉和全干9道工序。其工艺的独特之处是渥坯和全干用黄藤与枫果球小火慢烘,全干后的茶叶完整,提起呈串钩状,因此又有“挂面茶”的俗称。清代文学家袁枚(1716—1798,字子才,钱塘人。清乾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知县。后退居江宁,纵情山水,其诗在清中叶负有盛名。有《小仓山房诗文集》传世)在《湘水清绝深至十丈犹能见底》诗中写道: 湘水无纤埃,十丈如碧玉。 直是银河铺,不用燃犀烛。 我性不茶饮,至此酣千锺。 爱极无可奈,藏之胸腹中。 一个生性不饮茶的高士,不但一反自己的生活习惯,喝得酣畅淋漓,并且还“爱极无可奈,藏之胸腹中”。湘江水、长沙茶对于诗人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本文录自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中国长沙·茶文化采风》,陈泽珲主编,陈先枢、汤青峰撰稿,陈览月、罗炯炯等摄影。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19 , Processed in 0.1231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