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定王台的故事

2010-2-2 08: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29|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不详|来自: 长沙市芙蓉区都正街办事处

  读书人一般知道长沙的著名书市黄泥街,(据余秋雨自己说他曾微服私访黄泥街查找他的盗版书,然后据此与湖南的文人在报上打笔墨官司,这是闲话,少提)上个世纪,书市从黄泥街整体搬迁到定王台,定王台成了全国书刊的集散地,读书人的天堂。湖南人爱吃辣椒会出书(会读书)与书市的繁荣密不可分。来长沙旅游的朋友,不妨抽空到书市逛逛,买几本正版的“盗版”的好书,打发一个寂寞的黄昏,顺便在定王台上怀怀古。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来说说定王台的故事。先读清人熊四牧的一首咏定王台的诗,诗曰: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凤凰台。

  慈乌是一种鸟,“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爱听故事的驴友注意了,这是一个有关宫闱秘史、阴谋与爱情,亲情与绝情的故事。呵呵。

定王台,顾名思义,是定王所筑。筑台是因为定王怀念母亲。定王名叫刘发,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母亲唐姬,本是宫中的侍婢。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喝醉了,召他最宠幸的陈姬来侍夜。陈姬身上不便,只好叫这个姓唐的侍婢去代替,结果怀孕生了刘发。景帝登基以后,刘发和唐姬都不受宠。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刘发被封为定王,封地在长沙。刘发离开繁华的长安,来到南方卑湿之地,心情很不痛快。有一年,景帝做寿,诸王到京都朝拜。饮酒作乐的时候,按照朝觐的规定,依次起舞。大家都尽情的手舞足蹈,刘发只举举手,抖抖依袖,应付几下了事。景帝十分不悦,问他为什么,刘发委婉的回答,“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景帝听了,不禁产生了怜悯之情,不但没有责备他,而且将武陵、零陵、桂阳三处地方,都划给刘发管辖。

  其实,刘发心中最大的不愉快,是远离了生身母亲。唐姬本是侍婢,又是偶然得幸,既不受宠,必然被贱视。刘发非常想念母亲,又不能长去长安,便专门派人从长沙运米到长安去,再从长安运土回长沙来,在长沙东城筑起一座高台,每天登台遥望长安,思念母亲。因此,人们称这座高台为定王台,也叫思母台,望母台。

  据说,定王台不久就坍废了,后来在这原地修了庙,建了庭园,风光还很不错。过往名流留下题咏不少。宋代著名词人姜夔就写了《一萼红》:“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又沉沉。翠藤箩,闲穿径竹,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那时台榭园林尚存,在城南书院讲学的朱熹、张拭,也曾以定王台为题进行唱和,有“千年余故国,万事只空台”等句。到明清时代,这里台倾榭毁,面目全非了。“台上风烟自渺茫,台边草树倍凄凉”,“台榭已同湘水渺,孝思恒在岳云头”。高台多悲风,平生不得志的定王只能站在这座长安故土垒就的高台上遥望深宫孤独凄凉的母亲,聊寄思母与思乡之情,他望到了什么呢?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可怜的定王只能在满目的凄凉中郁郁而亡。

  定王台在晚清时修了几次,光绪五年重修时,头门横额为“汉藩古迹”四字,两旁石刻对联集李邕麓山寺碑句:“炎汉大宗,长沙清庙;带江千里,瞰郭万家”。辛亥革后不久,利用这里的楼房建了湖南图书馆。毛泽东19岁时,在此自学半年,博览群书眼界大开(可参看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对此阶段的回忆)。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或许就在此时萌芽?今长沙图书馆也在此。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7:14 , Processed in 0.1228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