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因定王台 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因绝嗣而除国。汉景帝二年,即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册封自己的第十个儿子刘发为长沙王,长沙历史上诸侯封疆的另一段时期——刘氏长沙国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历代史书上,对这位谥号“定王”的刘发的记载可谓寥寥,即使最为详细的《汉书》中,有关他的文字,也不过区区几十个字。 刘氏长沙国的第一位长沙王的背影,显得那样单薄而模糊。 然而,这不是长沙人心目中的定王。 在长沙,定王刘发是鲜活的——尽管风雨两千多年,岁月的侵蚀足以淡去一切曾经的痕迹,但定王的身影,却仍随处可见:定王台巷、定王台书市、定王台社区……每一个长沙人,都可以随口数出一串与“定王”有关的名称来。 一切,皆因为一座台,一座定王台。或者说,因为那感人至深的孝思,长沙人将定王永远留在了长沙城。 刘发是高贵的,因为他是汉景帝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帝王。 刘发又是卑微的,因为他是侍女的儿子,他的母亲,只是个奴婢。 他的出生,源于2000多年前,西汉宫廷中一次阴差阳错的冒名顶替。 帝子出身亦卑微 《史记》和《汉书》对这段宫廷秘闻都有完全一致的清晰记载:有一次,当时还是太子的汉景帝刘启宣召自己的妾程姬入侍,程姬却“有所避”,也就是来了月经,身上不便,为了应付恩宠,程姬竟将自己的侍婢唐儿装扮起来,顶替自己上了汉景帝的床。因为酒醉,汉景帝没有发觉换了人,直到酒醒后才发现自己临幸的并不是程姬,但侍婢唐儿却因此怀了孕,并且后来还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刘发。(民间有说法称,刘发之所以得此名,源于景帝酒醒后发现身旁睡的只是一个侍婢,“发”的意思就是“发现”。于是,刘发从来到人世的那一刻起,就被以“发”之名刻上了卑微的记号,终身不得解脱。) 醒来发现身边的女人竟是一个卑微的侍婢,汉景帝心里想必也有些兴味索然吧? 母凭子贵,卑微的唐儿既然生了龙种,皇家的制度使汉景帝不得不给她一个“唐姬”的册封,但汉景帝却从来没有宠爱过这个他本不看在眼里的女人。 而刘发,《史记》中接下来记载道:“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因为母亲的地位卑微,这个因误会而来到人间的皇子也因此不受父亲的宠爱,只能受封到当时中原人眼中还是偏远、潮湿、贫困的长沙一带来当诸侯王了。 国小难回旋 一舞得三郡 当时的长沙国,在西汉人看来,还是一个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卑湿贫困和充满毒瘴的野蛮之地,到此做官,往往被看成是与充军发配无异。 不受宠爱的刘发,不仅被封到了长沙国这个南方卑湿之地,而且他所受封的长沙国的疆域也远远小于原吴氏长沙国。因为刘发获封国时,正值西汉王朝大力削弱诸侯王国势力之时,原来疆域广袤的长沙国,已分出南部之地另立桂阳郡和零陵郡,刘氏长沙国的封地只有临湘、益阳、茶陵等13县。正如《汉书•诸侯王表》所说:“虽有旧名,皆无南北边矣。”因此,刘发心中越发不快。 不过,刘发最后却又为自己争得了不少的封地。 这是他凭机智换来的。 刘发受封长沙王14个年头后,公元前142年,诸王入京,为父皇贺寿。按当时的规矩,为皇帝贺寿,都要亲自上阵献上歌舞,表达自己的祝愿。两千多年前汉景帝过生日的那一天,大汉王朝的宫廷里,盛大的礼乐中,十几个封王的儿子争先恐后,歌而舞之,想必是好一番热闹。 但是,在十几个卖力献舞祝寿的皇子中,只有刘发,却只是略略抖抖衣袖,低低举手,跳舞跳得束手束脚,仿佛被什么捆住了手脚(人称“短袖舞”)。这怪模怪样的动作,惹得宫里的侍臣都忍不住笑话起他的笨拙。景帝当然也看见了,也觉得奇怪,就问他搞什么名堂。 刘发的回答是如此机智:“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老爸,你给我的那点地盘太小,不够我展开手脚,我怎么跳舞给你看。 你看这意见提的!说强烈够强烈,说分寸也够分寸,听上去也就一句玩笑,可该有的意思滴水不漏地全有了。 意见提得这样巧妙得当,当领导的还能不重视吗,何况他好歹是自己的儿子呢?景帝当场就拍了板:将武陵、零陵、桂阳三郡增封给长沙王刘发。 这样,刘氏长沙国的辖区便又扩大到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南部、江西西部以及两广北部一些地区。 别看是酒醉后生出来的孩子,刘发的智力可真没受影响,是个聪明人啊! 长安千尺土 筑得望母台 刘发在宫廷之上大胆的、带有严重含沙射影意味的“短袖舞”,也许让他的皇帝老子对他这个酒后胡里胡涂生出来的儿子一时间刮目相看。只是,再怎样刮目相看,侍婢的儿子仍然是侍婢的儿子,宫廷之上的小聪明除了给他多挣来几块封地外,并没有、也不会给刘发的命运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舞毕,他还是得收拾包袱,回到皇子们都不愿意去的长沙国。 庶子刘发,永远不再属于长安城,即使长安城里住着他那可怜的母亲。 刘发与他母亲相距1500公里,在2000多年前,这是一个让人无奈甚至是绝望的距离。 于是,刘发再出惊人之举,“运来长安之土,筑台于临湘城内,以登临遥望”——命专人专骑将大米等物送往长安孝敬母亲,然后,专人专骑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如此年复一年,运回的长安泥土竟筑成一座高台。刘发每天登台遥望长安,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他筑的这个台,被后人称为“望母台”,也叫“定王台”。 能够大胆地表演“短袖舞”,证明刘发是一个聪明人,这个聪明人当然知道,自己就算是把台筑得再高,也不可能望见1500公里外的故乡长安,望不见深宫之内那位孤独的出身卑贱的妇人、他的母亲。 但,不如此,他怎样排遣心中的那份思念? 虽然刘发登台遥望所见的,依然还是长沙国土,但是,他此刻的脚下,却是实实在在的来自故乡长安的泥土,是来自母亲的方向的泥土。 于是,长沙王刘发,这个庶出的无奈的皇子,用一个诸侯王所拥有的力量,用一个看似徒劳实则大拙的方式,温暖了自己那颗孤独已久的心。 在今天看来,刘发所干的,实在是非常高妙的一场行为艺术。 亲情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坐标,它永远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定王台所洋溢的人伦温情越过事物的表象,在万水千山之外追逐着人类道德的走向,让接近它的人获得道德上的力量,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黄叶纷飞弄蚤寒,楚山湘水隔长安。荒台蔓草凝清露,犹似思亲泪未干。” “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凤凰台。” …… 一生在政治上无所建树的长沙王刘发在史书中一闪而过,但他凭借对母亲的浓浓深情,凭借一个“孝”字,让长沙永远记住了他。这种殊荣,也许会让许多声名赫赫的历史人物艳羡不已。 后记: 公元8年,外戚王莽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刘氏所封诸侯王国、侯国也被全部废除。次年,末代长沙王刘舜被废,并被贬为庶民,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抚睦县”。 光武帝刘秀复汉建国后,曾于公元26年恢复长沙国,封刘舜的儿子刘兴为第九任长沙王。但刘兴在位12年后再次被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 至此,刘氏长沙国共传8代9王,历经近200年,到东汉初期时画上了句号。 历代的长沙王们,大都平庸无闻,在湖南地区无所建树。第四代长沙王刘建德更是一个胡作非为、为害当地的不肖之徒。据说有一次刘建德在打猎时,竟然纵火烧毁了当地96家百姓的房屋。 值得一提的是,从外戚王莽手中重新夺回刘家天下的光武帝刘秀,是刘发的六世孙。这个刘秀据称生得挺拔帅气,品貌出众,还娶了一个绝代佳人做老婆,凡间的美事简直全部享尽。刘秀还搞了一个“光武中兴”,把东汉初年的刘家天下治理得蒸蒸日上。 刘家失去的大汉天下,最后竟然是靠受尽冷落的庶子刘发的六世孙才得以光复,汉景帝泉下有知,是否会为自己对刘发的冷落而愧疚,又为当初阴差阳错临幸唐儿而连连称幸呢?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29 , Processed in 0.2987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