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定王台是孝文化的标志

2010-2-2 08: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0| 评论: 0|原作者: 长沙晚报 田芳|来自: 长沙市芙蓉区都正街办事处

  “我姓刘,清明节从广州回到长沙给亲人扫墓,顺便到长沙市各处游览,贾谊故居、杜甫江阁都去了,长沙好多名胜古迹都有踪可寻,可是作为孝文化的标志,定王台为什么找不到踪影呢?”昨日,先生给本报致电说:“我到了原来定王台一带,那里有书市、图书馆,很热闹,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定王台居然找不到一点儿痕迹,真是让人遗憾啊!”

定王刘发筑“孝”台

  记者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早已毁于战火,现仅存基址,即长沙市图书馆所在地。

  刘发是汉景帝第十子,公元前155年被封为长沙王,生母唐姬出身侍婢。汉景帝召幸程姬,程姬却令其侍女唐儿“饰其进”,结果生下了刘发。“子以母贵”,刘发母子在皇室中受到的自然是歧视和冷遇。

  刘发长大后,被景帝封为长沙王,割长沙以居。当时的长沙,相对于王都西安来说,是极偏远又极不发达的地方。刘发被封至此,是他自小就受到的歧视和冷遇的继续,心情自然十分痛苦和抑郁。特别是依当时的条件和皇室的规定,他又不能接母亲到长沙居住,更加深了他对母亲的担忧和思念。于是,他每年都要挑选出上好的大米,命专人专骑送往长安孝敬母亲,然后,专人专骑再运回长安的泥土,在长沙筑台。如此年复一年,运回的长安泥土堆筑成了一座高台。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刘发便登台北望,希望透过千山万水,给母亲以问候,以寄托他的思念之情。刘发封长沙王在位27年,死后葬在长沙,谥号定王。定王刘发对母亲的一往情深,被历代文人所推崇,使定王以“孝”著称于世,他用长安运来的泥土所筑的高台,亦被人们称之为“望母台”和“定王台”。

定王台受历代文人歌咏

  蕴含了刘发之“孝”的历史文化内容,两千多年来,它一直被文人墨客的诗文歌赋,吟唱不绝。

  “城东百尺倚崔嵬,迢递长安载土来。 一片夕阳春树绿,慈乌飞绕凤凰台。” 这是清代熊四牧咏长沙定王台的诗篇。从诗中可以看出,定王台在长沙城东,是从遥远的长安运土来筑成的。“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慈乌飞绕凤凰台”是喻定王思念其母。

  官至元朝中书左丞的许有壬也有诗云:“黄叶纷飞弄蚤寒,楚山湘水隔长安。荒台蔓草凝清露,犹似思亲泪未干。”

  当代已故著名诗人江堤在《定王台笔札》中写道:“在20世纪之前的两千年中,定王台就像一件永恒而可亲近的作品被人阅读,它所洋溢的人伦温情越过事物的表象,在万水千山之外追逐着人类道德的走向,使亲近它的人获得道德的力量。定王台的存在,是对古城长沙社会耐性的考验……”

定王台遗迹无处寻

  定王台遗迹无处可寻不仅是先生的遗憾,其实之前很多人已发出了遗憾:

  “在空间(指市图书馆)局促的一楼走一圈,然后转至办公区旁,迎面便见一水泥围砌的高约1米的‘台’。这个巴掌大点的水泥台据说就是定王台的遗迹。水泥台中有人围出一小块地方,种上了些长势困难的小花小草,这便是定王台遗迹中仅见的绿色。遥想当年定王台,栋宇辉煌;旁边的蓼园,古木腊梅,曲径通幽,是何等的景致……”

  ——刘吉芳《寻访定王台》

  “我看到从西汉驶过来的马车,到了21世纪,就在长沙宽阔的马路上迷路了,坐在马车上的人不得不为寻找定王台而付出艰苦的努力。这样的时代,固守传统道德的人一定像定王一样孤独。”                       ——江堤《定王台札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1:56 , Processed in 0.41270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