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马楚王国的“茶马互市”是长沙茶市的一个里程碑,回图务则是长沙历史上最著名的茶叶贸易机构。明代,长沙更是一跃成为中国四大茶市之一。 清代长沙县高桥镇形成中南地区最大的茶市,兴盛时茶号、茶庄达48家之多。清嘉庆十五年(1810)的《长沙县志·土产》称此地“茶有宝珠、单叶、红白各种”。被陆定一誉为“中国茶圣”的吴觉农(1897-1989)于1934年撰写的《湖南产茶概部调查》记载:“长沙锦绣镇(即今高桥镇)的绿茶早负盛名”,“高桥向为茶商云集之地,设立茶行十余家,规模宏大,贸易繁盛。除本县及平、浏茶商集资经营外,尚有外邦至此贸易。……所有红茶悉由金井河或高桥交船启运,至捞刀河过载入湘江至洞庭运售汉口。”当年高桥为湘东红茶产销中心。本地茶商茶行5所,外邦来客8家,资本雄厚,规模可观。这些厂商抗战前夕还在武汉设有庄号。如协记、元茂隆、德玉昌、新记、瑞记、咸昌福、铨记、晋丰太等,专营湖南运汉茶叶。以高桥名义在汉口拍卖之茶在湖南茶中占有一定地位。 清末民初,长沙仍不仅是湖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市场,也仍然是全国几大著名的茶叶、茶具市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茶叶的国内外贸易主要控制在外贸商业与供销系统的几大国营和集体茶叶公司手中。直至改革开放后,1984年这种统一天下的局面才逐步开始改变,长沙于上世纪80年代始有其他经济成份的专门茶叶店出现,90年代福建茶商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大量涌入长沙开店,以销售闽台产乌龙茶为特色,以功夫茶茶艺为张本,生意极为火爆,终于唤醒了长沙人沉睡已久的茶叶经营意识。至20世纪末,长沙终于出现了高桥湖南茶叶城等以福建民营茶店为主的茶叶集贸市场。 湖南茶叶城。湖南茶叶城是长沙高桥大市场内的十几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之一。位于长沙城东京珠高速,成(都)厦(门)高速公路交汇处,距长沙火车站 市场定位以糖酒、副食、日化、家电、百货、皮具、文体、农副产品为主,辅以服装、小商品、针织品等经营项目,有五粮液、酒鬼酒、美加净系列等520多家1400余个名优产品在市场设立了总代理、总经销。市场先后引入福建食品城、广东食品城、日化城、名酒饮料城、农副产品城、纸制品批发市场、文体玩具城、家电百货城、皮具城、茶叶城等10余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共有铺位6000个,经营人员5万余人,销售覆盖省内各市州,辐射中南地区及周边10余个省市 。正在筹建的中南地区最大的国际信息产业广场,将进一步完善经营项目,提高市场品位。 湖南茶叶城建成于2000年前后,采用1层关的临时建筑,一是满足当时市场的急需,二是降低铺面租凭价格。共有230余个门店,主营批发。2006年,共销茶6000吨,交易总额1.2亿元,其中绿茶占60%,乌龙茶占25%,普洱茶等黑茶占10%,其他占5%。湖南茶叶城是湖南茶叶集贸市场的龙头。 长沙茶市。长沙茶市位于长沙市万家丽路与长沙大道交汇的路口,紧邻湖南茶叶城,于 雨花火星大道交汇处,一座江南民居仿古建筑,结构恢弘,质朴典雅,格外引人注目。此即汇城置业公司斥逾亿之资所建之长沙茶市,亦中志第一茶市也!吾登其顶,但见麓山隐峙,湘水雾环,车疾街衢,人稠巷道,好一派都会繁华!入其中,更见商贾云集,生意隆兴。谈者操四海方音,交易乃九州名茗。今君山南岳古丈雪峰之湘茶,早已非龙团雀舌可比;与福建浙江云南安徽之联合,正共建资源发展平台。四处品牌竞立,一楼气象空前。不意间有琴声袅袅而来,乃茶艺表演方始也。彼以二八妙龄,言于礼道;纤弱素手,注以清芬。和于乐,尽于情,款款动人,是陆羽之经再传而卢仝之饮新继也。吾好品茗,拾座而倚饮再三。出其市,已是满街灯火,夜宇通明。回观茶市,更是妖娆壮丽。想其前景,不当如斯夜之街宇乎?于是归于陋室,拈笔而撰些文。甲申畅月叙永余德泉谨记。 湖南星沙茶业大市场。市场位于长沙县县治星沙镇,处于京珠高速入口处,星沙大道、潇湘路、武塘路、北环线四周环绕,距国际物流园、黄花国际机场与霞凝新港等皆在15分钟车程之内,是星沙镇五年发展规划的正中心区域。星沙茶业大市场是通过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方式建立起来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市场,总占地面积189.31亩,由湖南天鸿公司斥资3.6亿元人民币打造,分三期开发建设。第一期建设14栋综合楼,建筑面积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2:19 , Processed in 0.3039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