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纪光(1939--2003)男高音歌唱家。苗族,生于古丈县。自幼受民歌熏陶,七岁在家乡赛歌会上夺得银牌,十四岁考入湖南省民间歌舞团。1956年参加全国音乐周。领唱《澧水船夫号子》、《打硪歌》初露端倪,1960年向著名民歌手舒黑娃学会独具一格的湖南高腔山歌唱法。1962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随王品素教授学习。能编者按善唱,既掌握演唱不同类型歌曲的技巧,又发展了真假结合、刚柔并济。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独特唱法,音哉域宽广,风格淳厚,声音优美,变换自如。他演唱的《洞庭渔米乡》、《澧水号子》、《挑担茶叶上北京》等曲目博得中外听人一致好评。1988年获全国首届“新时期影视十佳歌手”称号,1989年获全国首届金唱片奖。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南分会理事。 何纪光热爱他生长的故乡,不仅在歌唱技法上素以擅长表现湖南各地区、和民族民歌和高腔山歌的独特风格而享誉乐坛,且作品中多是歌颂湖南山水风光的曲目,饱含他对故乡的深情。如《洞庭渔米乡》就是歌唱洞庭湖区的山色水光,使得“八百里洞庭美如画” 的美誉传遍中外。60年代,以一曲我省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创作的《挑担茶叶上北京》将湘茶唱响大江南北。歌词如下: 桑木扁担轻又轻呃,我挑担茶叶出山村, 何纪光教授平生嗜茶,自称“茶鬼”,古丈毛尖、东山秀峰等湖南茶叶是他家用与馈赠朋友的必备饮品。并多次到产茶区体验,一次登上东山峰后,观茶园生机盎然,品东山秀峰清香幽长,心中感慨万千,写下:“绿野东山识慧丫,碧莲出水舞仙纱。我今偕汝天涯走,几曲清歌劝饮茶。”的诗句。爱茶的他还多次参加茶业界的活动,他在省茶科所、东山峰茶场、安仁县豪峰评茶会,省茶叶学会衡阳年会等地方都留下了他“茶叶”和“渔米”的歌声,他与湖南茶叶届朋友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为湘茶谱下了灿烂的篇章。2003年10月1日何纪光因心血管病不治身亡的噩耗震惊了音乐界,遵其遗嘱,骨灰还葬回古丈茶山上。如今在古丈县的大观园山头上,青青茶园与何纪光四季相伴,与茶相伴是他最终的心愿也是他爱茶的最好见证,成就了湘茶文化的美谈之一。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2:15 , Processed in 0.0838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