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次伦(1858-1929),字月池,咸丰八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耕读之家,与孙中山既有同乡之谊,又有姻缘之亲。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即卢次伦的族妹。卢氏自幼便有大志向,崇拜湖湘英雄左宗棠,喜读史书经学以及医药、方舆地志等书籍,爱交朋结友。 一次,卢次伦在广州结识一位矿冶专家,从他口中得知湖南石门与湖北鹤峰交界的南北镇九台山有铜矿可开采。光绪十二年(1886)他相约三30多位志同道合者,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位于湖南屋脊壶瓶山西麓的九台山,前来开矿,不料由于两省官府争权夺利而互不相让,终致其开矿宏愿付这东流。次年三月, 同来的伙伴们一个个都心灰意冷地走了,独有卢次伦却羁旅壶瓶山下的宜市(后改为泥市,俗称泥沙)客店,继续寻找商机,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让他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寻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那天早上,店家为他泡了杯本地新茶。爱喝茶会喝茶的卢次伦,轻轻吹了口腾腾直上的氤氲之气,徐徐饮下一口,一股清新的茗香与醇郁的韵味直沁心扉,顿时怦然心动:好茶好茶!少见的好茶!他仔细询问店家,得知这就是本地农家自产自销的白茶,一般于清明前后采摘,由于芽尖叶细,看上去毛绒绒的一片灰白,俗称“白毛尖”。他再深究下去,得知到这里四季云遮雾绕,到处都有这种优质茶,只是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不畅,茶农多是自产自销,提篮小卖。听了这些,卢次伦按捺不住一阵阵欣喜。他慧眼独俱地看到了这杯茶所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与财富。当时中国的茶叶市场,国内行销绿茶、白茶、花茶、乌龙茶,而国际巿场却行销红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鉴于当时大清朝国弱民穷的严峻现实,他作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也改写石门乃到湖湘茶产业历史的重大决定:依托壶瓶山的茶资源,变白为红,生产红茶,走向国际巿场。后来吴恭亮在《卢次伦传》一书中将卢氏这天早上品茗之举誉为“一饮定乾坤”。 紧接着,卢次伦在石门壶瓶山对茶区的生产销售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回到家乡,想方设法筹集到资金一千两白银。再迂回到我国著名红茶产地安徽祁门,考察了红茶制作技艺,然后再去汉口详细了解红茶外销市场,又特地从红茶名产地祁门聘请了几名技师,一同来到石门宜市,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光绪十四年(1889)建立了“泰和合茶号”,茶号面对渫水,大门用青石镌花,高达丈余。大门前,两株巨楠如蓬如盖,拔地高举。茶号主楼前后三进,第一进为人事、经济两个管事办公地方;第二进为接待官府官员、客商地方;中间一座望楼,八方三层,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名“三泰楼”,取“天、地、人三泰”之意,并以此建成“天、地、人”三层。第一层称地层,其八面抱柱上雕八只飞狮;第二层为人层,绘八仙过海图画;第三层为天层,绘天泰八卦。第三进为卢次伦起居寓所。茶号主楼东侧是制作、储放茶叶库房。库房外,隔着一条石板街,分别毗建有医务室、食堂、裱糊铺(制作茶叶包装)、百货行以及稍离不远的骡马房(常年养有上百匹骡马,以便茶叶旱运)。茶号主楼西侧建大片房屋,是专事分拣茶叶的地方,称“赶楼”。春季制茶繁忙季节,来自四面八方的“赶茶”男女,多达千众,“赶茶”时山歌不断,热闹非凡。泰和合茶号还建有一处船厂,专事打造运茶船只。 泰和合制作的红茶,称作“宜红”功夫。泰和合老板卢次伦对“宜红”制作极为讲求品质,不仅从安徽祁门专门请来技师,而且从长沙、湘潭等地请来一批“内赶”精工(常年在茶号从事较精细的“赶茶”称“内赶”;季节性赶茶的称“外赶”,只做一些初级性的工艺)。当时,全国红茶有祁、宁、川、闽、湖、越8种名品,宜红功夫是其中倍受国际市场青睐的名品之一。泰和合茶号不仅在湖北五峰、长阳、鹤峰、湖南石门等产茶区设有数十家茶庄,办理采购运输,而且在津市、汉口分别设立了津庄、汉庄两个专事转运销售茶叶的茶庄。当时,泰和合制作的“宜红”主要销往英国。19世纪90年代,泰和合生产经营达鼎盛期,光绪二十五年(1899),宜红茶产量突破了30万斤大关,全厂内外员工(含各分庄、津汉两庄)近6000人,仰其生息者近万人,旱运骡马达五百多匹,水运繁忙时茶船竟多达百余艘,云蒸霞蔚,钟鸣鼎食。而今,断残的青石板骡马驿道,仿佛间还闪现铃铛声声运茶忙的情景…… 1919年,卢次伦怀着难以名状的痛楚,离开了泥沙古镇,离开了他寄托着宏伟梦想的泰和合茶号,离开了有着深厚情谊的湘鄂边区的土家人,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几十个茶庄,携全家登舟东下,返回广东中山县(原香山县)老家。前往送别的卢氏门生故旧,附近茶农达数百人,依依惜别,无不感慨唏嘘。十年后,1929年,卢次伦因疾不起,与世长辞,终年71岁。斯人虽远逝于千里之外,但是石门及五峰、长阳、鹤峰的茶区人民却永远缅怀着他,宜红茶区的山山水水将永远铭记着他。他所创立的泰和合茶号、他所出品的宜红茶,将会与他的名字一道辉耀在中国近代的茶叶发展史上。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36 , Processed in 0.52386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