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际思想家。字而农,号畺斋。衡阳(今属湖南) 人。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少负俊才,读书十行俱下。其学于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善诗文,工词曲,论诗多独到之见,所著后人编为《船山遗书》。王夫之曾在莲花峰下住了九年,对南岳云雾茶非常熟悉。他在清顺治世祖十六年(1659)所作的《南岳摘茶词十首》中,艺术地描绘出了南岳山上茶民们采茶的景色,采茶、焙茶、炒茶的细节和茶的优秀品种。在他笔下采茶的景色是:“湿云不起万峰连,云里闻他笑语喧。一似庭烟烟月夜,南湖北浦钓鱼船。”与“晴天不采意如何,带雨捎云摘倍多。一色石姜蕉笠子,不须绿箬衬青蓑。”联到一起来细细欣赏,你就会觉得自己浮沉于烟雨朦胧的南岳万峰中,心醉神迷的一刹那间,那采茶女孩子们的笑语欢声,从石姜笠子间流出来,萦绕耳底。那飘扬在浩荡的云海,香翠的茶海中的茶歌与那八百里洞庭月夜里南湖北浦的渔歌,大有异曲同工、异地同情之感。王夫之在诗里捕捉到了这最易动情的一点,寻觅到了南岳茶海中的真善美。王夫之的《南岳摘茶词十首》体现出他对南岳茶的一片深情。 <一> 深山三月雪花飞,摘笋禁桃乳雀饥。 昨日刚传过谷雨,紫茸的的赛春肥。 <二> 湿云不起万峰连,云里闻他笑语喧。 一似洞庭烟月夜,南湖北浦钓鱼船。 <三> 晴云不采意如何?带雨捎云摘信多。 一色石姜蕉笠子,不须绿箬衬青蓑。 <四> 一枪才展二旗斜,万簇绿沉间五花 莫道风尘飞不到,鞠尘队队满洲靴 <五> 琼尖新坑凤毛毸,玉版兼蒸龙子胎。 新化客迟六峒远,明朝相趁去城来。 <六> 小筑团瓢乞食频,邻僧劝典半畦春。 偿他监寺帮官买,剩取筛余几两尘。 <七> 丁字床平一足雄,踏云稳坐似凌空。 商羊能舞晴天雨,底用劳劳百脚虫。 <八> 清梵木鱼暂放松,圆圆锯齿绿阴浓。 揉香挼翠三更后,刚打乌啼半夜钟。 <九> 山上秧争韭叶长,山中茶赛马兰香。 逐队上山收晚茗,奈他布谷为人忙。 <十> 沙弥新学唱皈依,板眼初清错字稀。 贪听姨姨采茶曲,家鸡又逐鸭凫飞! 小和尚新近学唱佛歌,节奏基本清楚,但错字依稀可以听出,他不专心唱佛歌,却偏爱听娘姨的采茶曲,这采茶曲唱的是,家鸡又随着野鸭子飞了。这首词写南岳茶曲的优美,连正在唱佛歌的小和尚也爱倾听。《摘茶诗》以此结尾,余章绕梁耐人寻味。 王夫之在他的《莲峰志》“物产”一条里对南岳茶还有这么一段论述:“沿山皆茶,冬雪初霁,吐白花满川谷,弥望新粲,异香拂人。寒蝶冻馀,迎距 宛转如春日,雨前采笋芽明焙,以峰泉试之,浮乳甘香,不在徽歙下矣。”冬末春初,积雪初晴,满山满谷都是白色的山花,蝴蝶在丛中飞舞。这是一种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不是久住南岳峰间,是难以领略这种美景美境的。王夫之的赞美与描述是南岳茶文化中精彩的一页。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15 , Processed in 0.1398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