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蒙泉

2009-8-4 11: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9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蒙泉位于郴州桂阳县城西南芙蓉峰下,泉水甘冽,烹茶无垢,煮酒醇香,可与长沙的白沙井媲美。井旁有宋绍熙壬子年(1192)鄱阳张垓书刻蒙泉石碑一块,碑高2.3米,宽1.02米。清光绪十三年(1887),知州陈国仲雇石匠用条石将蒙泉砌成八角形井,并在井旁建一石亭。光绪十八年(1892),督学使者张预于亭柱刻此来柱笏看山,孤负平生能著屐;为客飞符调水。偷闲试院且煎茶对联一副,并在对联旁刻识:桂阳多好山,使者不能游也。城西芙蓉峰下赵侯庙,有泉甚清洌,试院茗饮则取汲焉。庙废久,今州刺吏宜都陈国仲新之,招浙僧昌福司香火。丹徒茅君尝谒侯庙,僧乃介以乞余书。余以僧同乡人也,为缀二十六字贻之。光绪壬辰五月既望,钱塘张预书并识。

蒙泉,古名万军泉,俗称八角井。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赵子龙奉命取桂阳。临行前,诸葛亮送赵子龙妙计锦囊,嘱咐在危急时方可展开。赵子龙兵临桂阳,在芙蓉山麓安营扎寨,时值冬季,气候干燥,营寨缺水,军心浮动。为解燃眉之急,锦囊派上了用场。可是打开一看,只见八卦图一张,没有取水之理。赵子龙把八卦图摊在地上,左看右看,横看竖看,还是看不出取水办法,一气之下,取过长枪狠狠戳向八卦图。不料,透过八卦图,这一枪居然戳出了水。将士大喜过望,依着八卦图样挖掘,万军泉、八角井便由此而来。后人为纪念这件事,就在涌泉处仿八卦图砌成八角井,建井亭,立石碑,取名蒙泉,意为蒙恩之泉。

蒙泉亭记

欧阳厚今

天下泉众多而声名远播者甚少。桂阳自古享誉盛名。山水之好知者寥寥,蒙泉亦然,即便是桂阳人对蒙泉知其然而又知其所已然者也不多。值古亭重修之际,再为蒙泉碑记。蒙泉,古名万军泉,俗称八角井。集大凑山之灵润,凝芙蓉峰之精华。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三国名将赵云奉命取桂阳。临行前诸葛亮付锦囊嘱以急用,赵云兵临桂阳,屯兵芙蓉山麓。时值初冬,气候干燥,营寨无水,军心浮动。为解燃眉之急,赵云取锦囊问计,唯有八卦图一张,摊之于地无水可得,百思不解,万分焦躁,即取长枪戳向八卦图,旋即地涌清泉,将士大喜过望。万军泉由此得名。至于蒙泉说法有三。一谓承受之意。赵云任桂阳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蒙恩载德,千古佳话。二含八卦之意。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其坎上艮下之卦为“蒙”,意指水在山上,与诸葛亮送赵云八卦图吻合。三谓初始之意。蒙泉水质甘洌,号称桂阳古城四十八泉之一,昔时城内居民烹茶酿酒,宁舍近而求远,挑桶提壶,汲之为快。蒙泉既得乎天然,又因历史人事而名扬于世。蒙泉自古形胜,世人历代景仰,唐代润露元年(679)泉旁建亭,千百年来,环蒙泉井建亭台楼阁寺庙殿堂比比皆是,交相辉映,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赵祠护英阁、报恩寺、蒙泉书院、芙蓉书舍,依蓉山而添风彩,因蒙泉而增神韵。西寺蒙泉列为桂阳八景之一,蒙泉碑记先有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手迹,惜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毁,清光绪十三年知州陈国仲修筑八角井,并重修其亭。今年七月,古亭经久失修而坍,时任县长吴章钧闻讯即赴现场召集有关部门会议,力举迅即恢复,并拨出专款,致令蒙泉亭得以重修。世纪更迭,感时过而境迁,物是人非,觉文明之承传,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泉流万载,水不扬波。蒙泉本无炫耀之意,而人不可无护泉之情,历代之所以看望蒙泉,时为尊崇文明所致,赵云计取桂阳不为色动,不为利诱之举,亮节高风,史册可鉴,声名如泉,有口皆碑。前人有诗赞曰:“蓉山苍苍,桂水泱泱,将军之绩山高水长。”蒙泉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泉水深深,水清鉴人,濯足濯缨,自知之明;仁山智水,乐此乐彼,弘扬道德,福泽永存。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15:41 , Processed in 0.5688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