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泉位于宁乡县沩山芦花峪,为芦花瀑布汇成的名泉,有方形、三角形等各式泉井,用当地天然山石砌成井围,水质清甜可口,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用以泡沏沩山毛尖茶,味道殊佳,妙不可言。泉脉极丰,溪涧常年不绝,是沩水的发源地之一。 沩山位于宁乡县西北部,北邻桃江,西接安化,“周回百四十里”,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瓦子寨,海拔1070米。在海拔800米上下的崇山之中,隐匿着一块长达十几里的盆地,明末举人陶汝鼐《游沩山记》称此盆地“平畴修曲,农世其阡,意乃坦然,夹涧林木,且蓊蔚。境幽人淳,鸡犬桑麻,如一小桃花源。”《读史方舆纪要》称“四面水流深澜,故曰大沩。”亦说因舜帝有个叫“沩”的儿子在此开发而名。四周云气相汇于斯,搅动旋转,漫山升腾,故有“四面爬坡上沩山”之说。诚如王闿运《游沩山》所云: 平沙修竹望沩西,行近灵山路转迷。叠翠几重飞黛色,盘蛇一道引丹梯。 飞桥彷佛过灵隐,结社相将到虎溪。更向南崖寻瀑布,净瓶公案与新提。 “盆地”西北侧的毗卢峰下,有千年的古刹密印寺,密印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禅宗寺院,也是南宗五家之一沩仰宗的发祥地。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7)年,灵佑禅师得宰相裴休相助开建,至宣宗(849)年就有非常宏丽的规模,曾住僧人三千余人,在历史上有过四次废兴,至民国年间太虚大师宝生法师曾主持重修。裴休晚年贬谪潭州,居沩山裴公庵,故后密印寺对面端山之阳。灵佑禅师的肉身寺——峒庆寺,也曾是晚唐大诗僧齐已的出家之地。齐已酷爱山水,极爱饮茶,更爱家乡的泉水,曾写下《听泉》一诗: 落石几万仞,远声飘冷空。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昔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 今日到沩山旅游者渐多,芦花泉路边也涌现了数间简陋的茶室,门口飘荡着“芦花泉,沩山茶”的茶旗。一茶室门口茶桌上布列着象棋残局,时有路人对弈品茗其间,门口两旁张帖一副对联,读来明白如话,使人感到亲切。联云: 花几个小钱,喝喝茶,消消暑热; 摆一盘残局,动动手,试试高低。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19 16:40 , Processed in 0.24947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