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井位于长沙县金井镇金井河码头上,开凿于唐贞观(672-649)年间。相传明初洪武年间,有江西孙某,举家迁徙,来到长沙,在长平浏交界的大埠岭下安家。孙老爹每日清晨出门放牛,经常发现河边有一袭纱幕,氤氲缥缈,若有若无,定睛一看,原是一股紫气,从一丛茶树间升起,缭绕其上。便与儿子一道,刨去荒草,剔除荆棘,小心翼翼将茶移植到新开的山土上。说也奇怪,那茶就栽就长。看那芽叶鲜嫩可爱,老爹将它摘下,却又随摘随发。再到原长茶处,仔细观察,发现有一泉眼,不断冒出水花。深挖数尺,有一石板,揭开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鸭,祥光闪闪,叫声嘎嘎。蹼底泉眼,涌流不息。倏忽金鸭不见,泉涌如柱。父子惊异不已,备觉神奇。商议修成一口水井,供村人饮用。井沿青石护砌,坚固美观,还在一侧竖立石碑,镌刻“金井”二字。井水泡茶,茶尤香冽,略成金色。金井之名由是而始,金鸭不再浮出水面,“金茶”之名却得以井传。 金井井长 金井镇位于长沙县北端,离县城星沙镇30余公里,人口48000。金井河亦因金井而得名,流贯全境。据清同治《长沙县志》载:“金井河发源于尊阳都龙头尖,南流经罗戴塅及石塘、涧山等处,会石板桥、蒲塘诸水,合流至金井。又会脱甲河水,经单家坝、范林桥、高桥至燕江。会学士桥水,出枫林港与赤水河合流至捞刀河入湘。”脱甲河地名来由,相传是明太祖朱元璋路经此地,曾脱甲歇息。 金井镇是茶叶大镇,2005年底,全镇域内有湘丰、金井等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家产品加工产值4。6亿元,出口创汇1。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接近4000元。2003年初,长沙县政府提出百里茶廊的理念。如今,这条绿条贯穿历史、渗透文化的绿色长廊———百里茶廊。她跨越春华、路口、高桥、金井、双江、白沙、开慧、福临、北山等九个远郊乡镇,以其生态与产业共聚集,品牌和文化相融合而凸显特色。百里茶廊已成为长沙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长沙巿的四大农业产业之一。金井镇抓住了这一机遇,始终把培育农产品作为重中之重,做大做强了“金茶”、“金菜”、“金米”、“金薯”四“金”品牌。茶叶,成了可再生产的绿色金子。金井,真正成了流金淌银之宝地,有潇湘每一镇的气势。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16:46 , Processed in 0.0880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