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金井红碎茶与金井毛尖

2009-8-4 10:4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4|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金井红碎茶和金井毛尖都产于湖南长沙工业基础乡金井镇。金井位于长沙县东郊,地处湘中丘陵东北部,东、北、南三面环山,中、西部略低,地形以岗地平原为主,全县有大小山峦200余座,海拔150米以上的有明月山、兴云山、飘峰山、影珠山、龙华山、天华山等42座,北部明月山海拔659米,为群山之冠,浏阳河、捞刀河自东而西注入湘江,境内景色宜人,山水秀丽的旅游风景区,有跳马乡的石燕湖,高桥镇的白鹭湖,江背镇的影珠山等;还有享誉中外的丰富物产,如湘绣,金井茶叶,飘峰毛尖,春华奈李,东山辣椒等。

金井茶区位于长沙百里茶廊的中心地带,位于北纬28°40,东经113°30,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7.2℃,降水量130-1400毫米,日照1677小时,无霜期274天,年日照为1663小时,相对湿度8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富含钾、硅、微量元素,无机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品质好,自然肥力高;土壤PH5.56.5,质地砂、粘适中,土层疏松,深度达40厘米,湿度为75%左右。茶区的温、光、水、热等气候因子均为茶树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

长沙自唐代就有茶的记载,宋代出产名茶仙芝、玉津、先春、绿芽等二十多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赫然记载:楚之茶,则在湖南之白露,长沙之铁色。清代时茶业更盛,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长沙还开始制作红茶,当时的金井、高桥的红茶颇有名气,逐步形成长、浏、平红茶产区。清同治年间的《平江县志》记载:“道光末,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清朝同治光绪年间,金井~范林~高桥一带,盛传四十八条秤,亦即茶庄48家。其时茶商云集,并有舟楫经金井运茶,直达长江、汉口、上海等商阜。曾有歌唱曰:“湘茶船载下南京,来自金井小地名,金井河边小茶妹,巧手采出碧山春,好似织女下天庭。”可见当时长沙产茶的盛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老茶园得到垦复,金井地区的范林、脱甲、观佳、双江等乡镇(当时名为公社)大力开荒种茶,几年时间,新开辟茶园上万亩。并纷纷建立茶厂,金井的茶叶生产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立了科学的栽培、价格体系,推广实施了先进的加工技术,创新了经营管理方法,茶叶生产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金井生产的红碎茶以其外形颗粒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内质香气高鲜、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匀明亮等品质特点,一直畅销国际巿场。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再次被评为国家名优产品。同时,金井名优绿茶的生产异军突起,金井毛尖采用优良的茶树品种作原料,坚持不施化肥,实行适温提毫等工艺,故保持了色泽绿、汤色绿、叶底绿,“三绿”的品质,相继通过了瑞士IMO有机绿茶认证和中国绿色食品认证。金井毛尖茶外形条索纤细、匀整,卷曲,白毫显露,色泽银绿隐翠光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清鲜回甘;叶底幼嫩匀明亮。自84年来获得多次名优茶、优质农产品的称号,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优茶之一。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17:36 , Processed in 0.1692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