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五盖山米茶与郴州碧云

2009-8-4 10: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7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五盖山米茶,产于湖南省郴县的五盖山。据明《万历郴州志》记载:“五盖山在州东南三十里,高二十里,周围百八十里,山多云雾”。该山为岭南山脉之一,有五个山峰耸立如盖,同时常年时有“云、雾、雨、露、雪”所盖,故称五盖山。其主峰碧云峰,海拔1620米,有“郴阳第一峰”之称。山势雄伟,绿林苍翠,涧流淙淙,冬不严寒,夏不酷暑,土质肥沃,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灰砂土,堪为种茶之佳境。人称:“五盖山七十二峰,峰峰有宝;一峰无宝,也有黄连甘草”,可见这里资源之丰富。据林业部门测量,全山总面积21余万亩,盛产茶叶、竹林、药材与矿产。这里平均气温17.6℃,无霜期310天,降雨量15001600毫米,具有南北植物交汇的良好条件,凡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有茶树的生长。所产茶叶,品质优异,据清嘉庆《郴县县志》记载:“茶,郴属均产,以五盖为佳也”。尤以位于海拔10001400米的碧云庵、万惠庵、两江口一带所产为冠。
  
五盖山不仅茶叶好,泉水亦好,郴州南7.5公里的圆泉,水味甘醇,水质清洁,水色晶莹,水温冬夏相近,用以沏茶,香气清洌,滋味鲜甘,唐代诗人刘禹锡盛赞饮五盖山米茶后“悠扬喷鼻宿醒散,消峭彻骨烦襟开”。说明饮这种香气扑鼻的茶叶,头脑即刻清醒,胸中的烦躁也一扫而光了,面对不少名士,都曾慕名前往郴州,取水煎茶,饮之为快。有人根据圆泉被陆羽列为天下第十八泉推断,郴州在唐代以前就生产茶叶,到宋代已有一定规模。

五盖山茶外形芽头紧秀重实,米粒大小,相传所制茶叶“一升茶有一升米重”,故名米茶。外表白毫满被,茶芽银光隐翠,内质香气清雅,滋味鲜嫩,汤色谷黄微绿明净,叶底嫩绿匀齐。冲泡时,杯中热气,初时犹如一朵白云盖碗,然后呈线状袅绕二尺余散去;杯中茶芽芽尖朝上,柄端朝下,有几起几落,饮之茶味清洌,颊齿留香,生津止渴,极为美妙。
 
五盖山米茶的原料多系清明时采摘“末开苞”的嫩芽制成,长约1.8厘米。采回后经过拣剔、摊青、炒茶、清风、烘干五道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炒茶和烘干对五盖山米茶品质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塑造了米茶苗秀扁直、芽尖挺硬、银毫隐翠、毫香清高的独特风格。在炒制过程中,米茶最忌烟焦味。炒、烘均以木炭为燃料,以便于调节和控制。炒茶烘干技艺独特,炒茶中还辅以锅铲,用“翻、按、扬”等手法,工艺颇为别致。

  
五盖山米茶制造方法业已失传。为了恢复和发展这一历史名茶,1980年以来,经湖南省有关单位组织力量,去郴县良田区五盖山茶场等地进行试制,一举成功。产品经湖南省名茶评比和有关单位鉴定,均获得高度评价。

在恢复历史名茶——五盖山米茶的基础上,郴州良田乡五盖山茶场于1980年创制了“郴州碧云”,郴州碧云产于湖南郴州五盖山碧云峰,鲜叶原料风格与五盖山米茶基本保持一致,以清明至谷雨时采摘的一芽一叶初展为原料,经鲜叶摊放、杀青、清风、初揉、初干、做条、提毫、足火八道工序制成。其品质特征:外形细秀匀齐,色泽翠绿如青峰,白毫满披似白云,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浅绿有毫浑,滋味甘爽,叶底匀嫩。1981年被评为地区名茶,198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质茶,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名茶。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19 16:57 , Processed in 0.1268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