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毛尖产于湖南最南端的江华瑶族自治县。著名的五岭山脉之一的萌堵岭余脉分布全境,海拔多1000~1500米,苍峰入云,林荫如盖。境内农业土壤多为紫砂土,土层疏松深厚,富含磷和有机质,年均气温17.5℃,年降雨量16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3%,日照时数1376小时,全年无霜期长达280多天,山青水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的杉木林,生育速度快,十多年便可成材,木质优异,是我国重要的杉木林基地。茶地周围,林木丛生,蔽萌高湿,茶树根系发达,生长的茶芽细嫩肥壮。 江华茶树有苦茶和甜茶之分。苦茶系乔木型,俗称高脚茶,甜茶系灌木,俗称矮脚茶。江华毛尖,由甜茶采制而成,品茶风格独具特色,山区瑶胞常用此茶解毒、医治积热、久泻和心脾不适之症。江华毛尖历史悠久,传说早在五代时,已被列为贡品。 江华毛尖,于清明谷雨间采制,成品分为一、二两个等级,一级为一芽一叶,每500克干茶有12000多个芽头;二级为初展的一芽二叶为原料制成。制作工艺分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青、整形、提毫、烘培等8道工序。据有经验的茶农介绍,想要做好茶,制作时十分讲究“金、木、水、火、土”,“金”炒茶用的锅,质地薄而均匀、光滑,口径70厘米左右,新锅要进行化油,即油热处理,充分磨光;“木”指炒茶所燃的柴薪,须用干透的柴木,以免烟味熏茶,升温降温容易控制;“水”主要是指清洁无污染的水洗锅;“火”,炒茶时要根据需要调节火的大小,这对保证茶的品质极为关键,俗话说“烧火的是师傅,炒茶的是徒弟”;“土”指的是制茶的技术,要能看茶做茶,即根据茶的老嫩与不同土质所产的鲜叶进行操作。品质特征:外形条索肥厚,紧结卷曲,白毫显露,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晶莹,滋味“浓醇甘爽,叶底嫩绿。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7:36 , Processed in 0.0850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