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1951年置南岳特区,1956年改为南岳管理局,1963年设南岳县,1975年复为南岳管理局,1984年5月至今设南岳区辖属衡阳市。据徐灵朝合著的《衡山记》载,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衡阳市回雁峰是头,长沙市岳麓山是尾,绵延八百余里。用现代科学规划按自然综合体界定的南岳衡山,北起衡山县的福田铺,南迄衡阳县的樟木市,山脉走势由东北向东南,长约38公里,总体面积约640平方公里。根据1984年,南岳区与衡山县划界,南岳所属范围面积为181.5平方公里,中心旅游景区85平方公里。有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风景优美,素有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濂洞之奇四绝称著于世。 南岳是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胜地。也是中亚热带最具代表性的山地,特别是山地垂直变化明显。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7°2′~27°22′;东径112°32′~112°58′,山麓海拔82米,山顶最高处祝融峰1289.8米,相对高度差1200米。由于海拔高低相差大,山高800米以下为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据衡山县气象站资料,年均气温17.5℃,≥10℃积温5529.7℃,相对湿度80%。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而降水增加。年均气温递减率为0.55℃/100米,≥10℃积温递减率为227.8℃/100米。而年均降水量递增率134.6毫米/100米。随着海拔升高,云雾增大,光照强度减弱,漫射光增多。至山顶,据南岳高山气象站资料,年均气温11.30℃, ≥10℃积温为3173.3℃,年降水量2074.4毫米,年蒸发量985毫米,干燥指数0.475。几乎终年云雾弥漫,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5%,故山体800米以上属中亚热带山地凉爽气候。 从气温、降水(湿度)、光照三大自然因素,由山麓到铁佛寺(海拔880米)。一般都适于茶对生长。南岳衡山的土壤类型、植被、PH值、腐植质、氮、磷、钾等,随着海拔高度有所变化。一是土壤偏酸,由于属湿热气候条件,酸性花岗岩风化物质,盐基离子淋溶流失有关。二是腐植质中主要是由富里酸和胡敏酸组成,从PH值看,富里酸明显高于胡敏酸,从含量上前者高达24.6~36.6%,而后者只有2.01~9.97%,故土壤偏酸。适于茶树生长。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腐植质含量较高,贮藏量大,而且腐植质土层厚。整个自然肥力较高,氮、磷、钾丰富。 南岳自然生态特殊,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了现今以花岗岩断块为主体的中国罕见的地貌特征。全山出现11处原始次生林,有植物2084种,动物2021种,国家级保护生物100多种。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是研究动物、植物、地理分布,土壤演替、进化的理想之地。正因为南岳自然生态得以保持,动、植物相处和谐美满,很少出现不良自然灾害和毁灭性病虫危害发生。然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南岳云雾茶虽得以恢复和发展,当时的南岳茶场,茶园病虫害防治同全国各茶区一样,从新茶园建立到成龄茶园,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每年喷药次数最多达10次以上,由于化学农药的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等,大量使用,杀伤了大量天敌,不利于茶园生态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其结果病虫的发生却越来越严重。为保护好茶园生态环境,自1989年以来,南岳禁止在茶园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多年的研究生产实践开发,进行生态控制对南岳云雾茶的生产已明显地产生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南岳所有茶园都坚持推广应用这一成果,茶叶品质(含农残标准)始终保持良好,2001-2006年连续六年获得欧盟、美国颁发的有机茶证书。 南岳产茶已有久远的历史,陆羽《茶经》载:“衡州产茶,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唐代裴汶著《茶述》(约八世纪)载有:“今宇内为土贡实众,而顾渚(浙江湖州)、蕲阳(湖北蕲春)、蒙山(四川邛崃)为上;其次则寿阳(安徽寿县)、义兴(江苏宜兴县)、碧涧(湖北宜昌内)、灉湖(湖南岳阳)、衡山(湖南南岳);最下有鄱阳(江西九江)、浮梁(江西景德镇)”。列出当时全国10种贡茶,把衡山云雾茶定为第二类贡茶。唐代晔华(856年)撰《膳夫经手录》载:“衡州衡山,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于五岭皆仰给焉,其先春好者,在湘东甘味好,及至湖北,滋味悉变,虽然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功亦不细。”这一记载说明,衡山团饼茶年产10万串,销往湘南,广东、广西、海南,远至交趾即今越南。据史料记载,位于祝融峰与紫盖峰两山之间约20华里长的峡谷,叫毗卢洞,其间有一块平坦的地方,是南岳云雾茶历史最早的著名产地,一年有200多天是云雾弥漫,历史上就流传毗卢洞的茶品质最佳,唐代就作为贡茶。僧人均以毗卢洞所产的茶作为高规格款待,因而有了“佛茶”的称谓。 南岳云雾茶与兴盛于此的佛、道结缘甚深。千百年来,佛、道两教在南岳并存不息,高僧、高道不乏其人。汉武帝(前140—前135)曾封南岳金母殿道士王谷神为大微先生,皮元曜为太素先生,魏晋六朝(220—420),更是道教大盛之时。与此同时,南岳又是历代佛教学禅者潜修的地方,陈朝光太二年(568)佛教高僧慧思来南岳开始传法,到8世纪,禅宗分南北二派,此后弘传甚盛,支脉繁衍,传播海内外,素有“五叶流芳”的美誉。南岳大庙,规模宏伟,集宋、元以来古建筑艺术之大成。从历史到现在,配殿左边为八个道观,右边为八个佛寺,以示南岳道、佛平等并存。而佛、道均尚饮茶,分别视茶为“仙茗”,“佛茶”。不论是道祖,佛祖,也不论是石雕、木刻、坭塑、陶瓷等神像,按佛法道规在“开光”时都要安置有盐、茶、米、谷为“内脏”,认为这些食物都具有佛道的圣灵。如今大庙左右寺观,都设有“佛茶”、“仙茗”,供朝拜的香客虔诚祈祷,带回饮用以求平安。南岳茶与宗教相辅相成,“佛茶”成为众多香客必求之物。 南岳的茶文化还与寿文化互美,南岳自古有“寿岳”之称,当地民间用“寿”字命名的宫、殿、亭、物等,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宁宫、仁寿宫、万寿堂、寿佛殿、百寿亭、仁寿亭、延寿亭、寿涧桥、万寿苑、万寿广场、万寿大鼎、福寿堂、福寿禅寺、寿檀等。南岳大庙内的百寿亭(御碑亭,又叫寿龟亭),亭周檐扁呈八角形,其中有四面,每面书有18个寿字,另四面每面书有7个寿字,共计书有古“寿”字100个,字形无一雷同,包括汉、满、蒙、白、藏、彝、壮、维吾尔、朝鲜等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字,意味着祝中华民族,万方同寿,万寿无疆,祝各族人民益寿延年,延年益寿。用以表达人们祈福增寿的美好愿望,从而营造一个人寿年丰,国泰安康的社会氛围。 事实上,南岳气候宜人,是天然的大氧吧,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的自然环境,清代名僧智犁法师认为南岳衡山益寿环境优越,居天下之首,又加之南岳云雾茶为南岳寿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南岳的道家把云雾茶称为成“仙”之茗,佛家把茶称为成“佛”之茶。历史累计南岳的僧、尼道士总人数估计上数万人之多,他们每天的饮食生活中,饮茶是不能缺少的,当时僧尼道士的平均寿命,已无系统资料可查,但从南岳有关零星史料中可以发现,高僧的“圆寂”寿命一般都接近或超过“古稀”之年。普通一般和尚、道士的寿命多数都接近或达到花甲,与当时当地的农耕庶民相比,超过5岁左右。近代作家金庸曾写下“南岳天下秀,到此人增寿。”表达对南岳的喜爱之情。 南岳云雾茶属绿茶,特级茶一般于清明后采摘鲜叶,经摊放、杀青、清风、初揉、烘二青、理条、复揉、烘三青(定型)、烘干、提香等工艺制成。南岳云雾茶总体品质特征是,条索紧细微曲,银毫贴身,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爽,汤色叶底黄绿明亮。根据湖南省茶科所(1983年)和湖南农业大学(1995年)分析,主要生化成分,水浸出物分别为37.3%和39.1%多酚类分别为26.0%和25.3%,氨基酸分别为2.5%和3.3%,咖啡碱分别为4.6%和3.6%。从结果看虽然年分不同,再由于取样或分析仪器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有利于形成绿茶品质的因子,如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均较高,多酚类相对偏低。 南岳云雾与名山、名水、名寺相互融合,达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曾为封建皇帝、官吏、皇亲国戚、贵族所赏用,受文人墨客所赞颂,唐代李群玉(约813—约863年),作《龙山人惠石廪方及团茶》赞颂南岳衡山石廪的饼茶(方形和团形),色、香、味、形俱佳,可与著名的浙江湖州顾渚紫笋茶和福建福山茶媲美。诗云: 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白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 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 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丹华。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 凝澄坐晓灯,痛眼如蒙纱。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拏。 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持瓯默吟咏,摇膝空咨嗟。 唐代著名诗僧齐已作《咏茶十二韵》对南岳茶的产、采、制、季节、包装,煮的过程和饮茶功效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如: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自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如今的南岳云雾茶,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更显示出绚丽多姿,五岳独秀的南岳融名山、名水、名寺、名茶文化于一体,集茶文化、佛文化、寿文化于一身,成为芙蓉国里的明珠,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8-19 16:41 , Processed in 0.0911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