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宋代茶税:政府的主要财源

2009-8-4 08: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1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宋代,湖南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北宋诗人张祁在《渡湘江》诗中生动地描绘了潭州人户之繁,商业之盛:

春过潇湘渡,真观八景图。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

晴日花争发,丰年酒易酤。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

宋代湖南的经济作物首推茶叶,栽培范围广,品种也很多。茶叶主要产区有潭州(长沙)、岳州(岳阳)、辰州(沅陵)、澧州(澧县)、鼎州(常德)。商品茶分为二十六等,《宋史·食货志》明确记载:“茶出潭、岳、辰、澧州。有仙芝玉津、先春、绿芽三类二十六等。”其中潭州是湖南地区产茶最多的州,每到产茶时节,两浙、闽、广一带商人涌入潭州,“聚在山间,搬贩私茶”。范成大《骖鸾录》记载:“潭州槠州市(今株洲)地当舟车往来之中,居民繁盛,交易甚伙。”《宋会要辑稿·食货》载有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湖南各州县产茶数,总数为176万多斤,而潭州所属各县为103万斤,约占总数的60%。现在的产茶大省安化县制茶入贡,京师称为“四保贡茶”,四保者,大桥、仙溪、尤溪、九渡水是也。每岁谷雨前,由县发价银四、五十两,着户首承领办理。当时的湖南茶叶不但量多,而且制作精细,品位极高,士大夫多视为珍品并以此炫耀。《宋稗类钞·饮食》载:“长沙造茶品极精致。工直之厚,轻重等白金,士大夫家多有之,置几案间,以相奢侈。”此时的茶叶有片茶(即饼茶)和散茶之分。《文献通考·征榷五》载:茶有“片”、“散”两大类,又各分若干种。潭州出“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等片茶;“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卷、生黄、翎毛”出岳州,“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辰、澧州;鼎州,所出片茶“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为号。”散茶,有“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出荆湖。还有可以医风病的非茶饮料石楠茶等。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潭州》记载:“长沙之石楠,其叶如棠柟,采其芽谓之茶。湘人以四月摘杨桐草捣其汁拌米而蒸,犹蒸糜之类,必啜此茶,乃其风也。尤宜暑月饮之。”“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清代黄本骥《湖南方物志》载:“石楠一名风药,能治头风,杨桐即南天烛,取汁渍米可作乌饭,谓之青精饭。”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实行茶叶专卖,随后在潭、岳、鼎、澧州设买茶场。荆湖路江陵府,潭、澧、鼎、鄂、岳、归、峡七州及荆门军,岁课茶叶实物税123万余斤。宋初潭州输纳茶税,初以9斤作为1斤,以后增至5斤。咸平二年(999)宋真宗命李允则任潭州知州。李改革税制,以13斤半作为1斤,定为永久制度。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潭州长沙郡土贡茶末100斤。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潭州茶税规定为大方茶15万斤,每一大斤秤以9斤,需交纳茶场135万斤。北宋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茶叶统购政策,茶农除以茶叶折税外,其余一律由官府收购,称“和市”;禁止民间私蓄、私贩茶叶。官吏若私自拿官茶做生意,价值15百文的就要定死罪。百姓若结伙贩茶,即由官府逮捕,拒捕者一律死罪。民间销售茶叶,若有1斤假茶,杖一百,20斤以上则弃市。沿南方诸路共设6个茶叶专卖机构,称“榷茶务”。其中有江陵府务,承办本府及潭、鼎、澧、岳等州茶;真州务,承办潭、袁、池、吉、岳等州茶;蕲口务,承办湘州、兴国军茶。各榷茶务的茶叶大部分运往西背销售,作为“边销”;民间日常所需也必须从官方购买,称为“食茶”,数量很有限。

宋徽宗六年(1102)宰相蔡京就等法上奏推行“引茶法”。建议荆湖、江淮、福建等七路茶,仍宜禁榷官买,即产茶州军,随所置场禁商人,园户私易。凡置场地园户,租折税仍旧许其民赴场输息,量限斤数,给短引于旁近郡县便鬻;余悉听商人于榷贷入纳金银、缗钱或并边粮草,即本务给钞,取便算清于场,别给长行,从所捐州军鬻之。商税自场给长引,商税自场给长引,沿路登时批凿,至所指地然后计税尽输,则在道无苛留。买茶本钱以度牒、末盐钞、诸色封桩、坊场常平剩钱通三百万缗为率,给诸路,诸路措置,各分命官。此奏获准。次年崇宁二年(1103)从蔡京言于荆湖、江淮、东南置司设场,各路措置茶事官的置司。如湖南于潭州、湖北于荆南、淮南、于扬州……置物地址是:蕲州即其州和蕲水县,寿州为霍山开顺……。”崇宁四年蔡京再次推行引法,进一步改革茶政,大力废官置茶场,商旅在州县或京师给长、短引,自买于园户(长引期为一年,短引期为一季)。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湖北赖文政组织茶商军三四千人进入湖南武装购运茶叶,抗交茶税,屡次打败官军后转往江西、广东,使潭州茶税大量流失。南宋实行长短茶引法,让商贾持引贩卖,贸易活跃。《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了这一事实。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榷货务都茶场报告:“湖南北、江西路皆系巨商兴贩,尚且给降小引,其两浙、江东等路多是草茶,客人贩往乡村零细货卖。”因此建议朝廷“长、短引相兼,听任商人从便请买。”灵活而开放的重商政策是造就南宋潭州茶税大增的主要原因。

其时湖南茶叶的产量大增,茶税已为政府的主要财源。据《文献通考·征榷五》记载:北宋前期,每岁市茶额,江南为1020万余斤,居全国之首;荆湖为247万余斤,居于第二位;两浙为127万余斤,居第三位。由于实行统购专卖制,交易的茶叶数基本上就相当于产茶数。当然实际产量应该还稍多一些。据《宋史·食货志·茶下》载:仁宗至和中,其他地区茶叶产量均锐减,如江南下降为375万余斤,两浙为23万余斤,而荆湖的产量下降不多,仍有206万余斤。又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载:南宋绍举末年(1162),东南1060州岁产茶1590万余斤,其中荆湖南路为113万余斤,荆湖北路为90万余斤,共203万余斤,约占全国茶总产量的12.8%

《宋会要辑稿·食货》载有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诸州、路、军、县产茶数,现将今湖南境内各州军县的产茶数录引如下:

潭州善化、长沙、浏阳、湘阴、醴陵、衡山、宁乡、湘潭、安化、益阳、湘乡、攸县,103.4827万斤余;

衡州耒阳、安仁、常宁、茶陵,1765斤;

永州零陵,2.031万斤;

邵州邵阳、新化,6250斤余;

彬州永兴、宜章、桂阳、彬,1.0994万斤;

桂阳军平阳、蓝山,1325斤;

武冈军武冈,4.6615万斤;

常德府武陵、桃源、龙阳,13.018万斤;

沅州卢阳、麻阳,371斤;

辰州沅陵、辰溪,2339斤余;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19 16:41 , Processed in 0.0982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