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湖南——古老的“茶乡”

2009-8-4 08:1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13|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来自: 名城长沙网

湖南产茶历史悠久,在2000多年前,茶叶的种植、生产、饮用活动就已十分发达。自唐代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茶叶、茶具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茶叶、茶具生产、销售和茶饮用活动,以及茶叶科研、文化、教育活动历来十分发达。据《后汉书·郡国志》、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宋罗泌《路史·后纪三》等载,相传炎帝晚年巡游天下,积劳成疾辞世(有一说是误食断肠草去世)葬长沙茶乡之尾,帝葬长沙茶乡之尾是茶陵。炎帝神农氏陵在县西三十里。史记云帝葬长沙之茶乡。“茶乡”即今日之茶陵县。清嘉庆十五年和光绪十一年(1821年和1885年)的《湖南通志》对此也有同样的记,茶陵在“辞书”中解释为:茶陵县在茶水南岸,古时称“荼王城”也称“茶乡”。可知茶陵产茶历史久远。景阳山一名茶山,是景阳山产茶之证,从景阳流经茶陵的一条水,称洣江,又称“茶水”和“荼陵江”,并且还有“荼陵庙”,都证明茶陵在汉以前就有了茶叶生产。屈原放逐沅湘(九歌),其《东皇太一》有“奠桂酒兮椒浆”之句,《东君》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之句。经后人考证,椒浆和桂浆都是当时楚国的茶饮。

到汉初,茶陵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西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十)县通出茶,最好。”又南北朝《茶陵图经》中记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茗焉。”茶陵是我国是我国最早用“茶”字命名的地名,至今仍是我国县名中唯一使用“茶”字的行政区。茶陵县置于汉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长沙国22县之一,陆羽《茶经》载:“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可见茶陵的得名与种茶有关。1954年在长沙魏家大院,第四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方石章,上书荼陵二。汉以前“茶”、“荼”完全不分, 汉时“茶”、“荼”交替使用。因此,“荼陵”也就是今天的茶陵,它是西汉文景时期的随葬冥器印,呈长方形,规格为2.5cm×1.8cm×1.9cm,鼻钮,用滑石材质制成,凿刻精细,印面装饰感较强。由此推知,该墓的主人应是茶陵的地主官。茶陵是我国含“茶”地名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茶陵》印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明确与茶叶产地有关的古印。

1972年至1973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三号墓的出土文物中不仅有“茶陵”封泥印鉴,还4次发现有“木古月—笥”或“木古月·笥”的竹简和木牍。这里的“木古月”,据考证就是《尔雅》“槚,苦茶”中“槚”的异体字或楚文字。所谓“木古月—笥”或“木古月·笥”就是指“苦茶—箱”或“苦茶箱”,即茶叶包装。这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茶叶随葬品。墓中还有一幅敬茶仕女帛画,是皇室贵族之家烹用茶饮的写实。这就从考古发掘上证实了汉以前湖南已有种茶和饮茶活动。

中唐以后,由于荆州一带人口大量南迁,加之长江中下游一带种茶风气的影响,湖南茶叶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产茶区布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产茶县主要有岳阳、临湘、长沙、衡阳、茶陵、零陵、益阳、安化、新化、沅陵、常德、汉寿、永顺、龙山、古丈、保靖等县。每年仅贡茶就有12.5万公斤,并且产生了阳团茶等比较出名的品牌。裴休任湖南节度使时,在长沙立《税茶十二法》,实行“官茶”。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裴休税茶法的主要内容,一为各地设有阁邸者,只收取邸值(堆栈费用),不再收赋税;二为三次私鬻在300斤以上者论死;三为园户私鬻百斤以上者仗脊,三犯加重徭役;四为砍伐茶园或伤害茶业者以纵私盐法论罪。实施裴休这一茶法,茶商、园户都满意,税额未增,税收却倍增,从而促进了长沙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唐代已出现“茶马互市”这种贸易方式,即用茶叶去换回北方的马匹,以及纺织品等。《税茶十二法》就鼓励茶农种茶、茶商贩运,政府则具体实施茶马交易。

唐代的茶叶用途已由药用广泛转向饮用,唐封演《封氏闻见》卷六《饮茶》中记载,南人“到处煮饮,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以致“风俗贵茶”。据报道,长沙一带曾出土数以百计一模一样的唐代茶碗,其中一只碗内底部竟特别烧制“茶碗”两字,可见其时已有专门的饮茶用具,饮茶已成一种风尚。在日常生活中,送别友人甚至也以茶代酒,大历六年(771),潭州刺史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唐天宝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大历六年为潭州刺史,撰《长沙土风碑记》,作有《长沙失火后戏题莲花寺》等记写长沙的诗。其诗多以边塞生活为题材,颇具特色。《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道林寺送莫侍卿》诗云:

何处堪留客,香林隔翠微。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

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同时,长沙铜官窑生产的茶水壶等陶瓷茶具大量销往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各地。唐代湖南已出现不少名茶,据李肇《唐国史补》载:“湖南(潭州)有‘衡山’,岳州有‘邕湖之含膏’。”当时衡山隶属于潭州(长沙),岳州亦紧邻长沙。唐末诗僧齐己有《谢邕湖茶》诗赞美该茶的高贵与清香。诗云:

邕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

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本文录自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湖湘文库·湖南茶文化》陈先枢、汤青峰、朱海燕/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8-19 15:06 , Processed in 0.5873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