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崑涛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宫下, 1988年,刘崑涛墓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崑涛(1887-1918),名建藩,字崑涛,清长沙府醴陵县人。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同盟会员。先后任广西新军学兵营骑兵队长、混成协骑兵营管带。武昌起义后,随赵恒惕出师援鄂,后赴南京,任第八师骑兵团长。1913年参与“二次革命”,事败后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湖南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长,改湘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17年署零陵镇守使,拥护孙中山“护法”主张,与林修梅宣布衡永独立,揭开护法战争序幕。后转战湘东、湘北,屡败北洋军。1918年5月,在株洲齐家桥中伏,坠水牺牲。 刘崑涛本名刘建藩,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刘建藩幼时聪颖,深得祖父刘辅临喜欢,遂从族叔刘辅宜受读,为阑谊学校高材生,嗣入湖南师范附属小学堂。稍长,入湖南武普通学堂,毕业后,升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骑兵科,在保定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09年毕业时,同盟会员王孝绩受广西巡抚张鸣岐委托,来北京邀集训练新军的人才,刘建藩与耿毅、吕公望等多人都在被邀之列。抵达广西后,刘建藩被分配在新军中工作,任学兵营骑兵队队长。后来张鸣岐发觉这都是一些革命党人,遂掀起一场风波,横加斥责,大多数同志遂陆续离去,仅留下刘建藩与耿毅等少数几个人,支撑局面。 1910年8月,广西同盟会支部成立,耿毅任支部长,刘建藩为学兵营分部长,并负责新军的联络工作,秘密进行排满革命活动。1911年春,广州黄花岗之役失败后,学兵营长方声涛得知其弟方声洞战死的消息,悲愤之余,要带领学兵营占领桂林,光复广西。刘建藩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乃极力劝阻,制止了这一冒险举动。后学兵营扩充为新军混成协,刘建藩任骑兵营管带。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广西水陆军统领王芝祥对刘建藩产生怀疑,命令刘建藩移驻全州。刘建藩不能受命,遂率部与王芝祥形成对抗,起义一触即发。这时,刘人熙从长沙发来电报,劝王芝祥反正。在内外交逼之下,王芝祥只得顺从大势,于 当时,汉阳战局极为危急,广西同盟会决定以混成协组成援鄂军。 1912年4月,南北和议告成,桂军奉命由武汉开往南京,与桂军陈裕时部合编为陆军第八师,刘建藩任骑兵团团长。第八师编成后,刘建藩曾奉南京留守黄兴委派,回湘招募新兵3000人,以充实第八师。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黄兴至南京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袁世凯令张勋、冯国璋率领大军南下,联合进攻徐州,威逼南京。黄兴派刘建藩率骑兵团及步兵第二十九团、三十团一营、机枪两连、炮兵一营组成一个加强混成团,渡江北上增援,向江北进攻。 讨袁失败后,刘建藩随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在此,刘建藩潜心研究法政,并时常与同学一道讨论建国方略。后与程潜、李根源等一道发起成立欧事研究会。护国战争爆发后,刘建藩返国,经谭延闿举荐,任湖南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长,旋改任湘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不久,湘督汤芗铭被逐,谭延闿继任湖南省长兼督军,刘建藩被任命为营产清理处处长。 袁世凯帝制覆灭后,段祺瑞夺取了北京政权,毁弃约法,解散国会。湘军联合粤、桂军共同抵抗北洋军。1917年8月29日,刘建藩接到广州护法军政府的命令,赶往零陵视事,集中所能收编的队伍,将留守队由12营扩编为20营;同时报请谭延闿批准,由前铁道守备司令李仲麟率领旧部两营赴湘南驻防。刘建藩在零陵枥兵秣马,同时与衡阳林修梅紧密联系,互成犄角之势。 孙中山得悉刘建藩、林修梅起义护法,无比兴奋,于当天发来电报,深表支持和鼓励:“ 刘建藩在零陵起义以后,带领部队向衡阳方向前进,与林修梅一起抵抗北军的进攻。时王汝贤、范国璋三路大军共计3万多人进逼湘南,护法军分三路迎战。刘建藩、林修梅仅有5000之众,而且装备较差,靠将士的勇气和人民的支持,抗拒强敌。 北军溃退至岳阳一带后,湘、桂两军内部发生分歧。程潜、刘建藩、林修梅等湘军将领,极力主张扩大战果,一鼓进取岳阳。谭浩明却认为,“段祺瑞已奉命免职,根本已得解决”,主张同北京政府妥协议和。对此,刘建藩等极力反对,并向谭浩明等桂军将领呈文,阐明夺取岳阳的利害关系。谭浩明无奈,只得同意湘军将领的要求。 湘、桂军占领岳阳后本可乘胜推进,但谭以总司令名义严禁联军入鄂。北洋政府趁此机会,集中优势兵力, 时刘建藩部退驻攸县草市一带,因操劳过度,咯血不止。但他执意不愿溃退,曾驰骑会见粤军总司令马济和湘军总司令程潜、师长赵恒惕,说:“吾军械弹尚堪一战,不战,恐散之民间,且为患,曷若再决胜于万一。”为了团结一致抵抗北军,刘建藩还极力调解粤、桂军与湘军之间的矛盾。4月初,湘军将领程潜、赵恒惕、刘建藩、林修梅等在衡山举行军事会议,一致决定由程潜、林修梅居中路,正面牵制北军主力吴佩孚的3个师,让赵恒惕、刘建藩率湘军主力向东,抗击张怀芝部队,攻打薄弱环节。4月下旬,程潜、林修梅率部退守耒阳、郴州一带。刘建藩率3000人在攸县附近发起进攻,收复醴陵和攸县。张怀芝全军溃败,长沙震动。张敬尧手忙脚乱,连电北京政府告急。 但是,刘建藩孤军奋战,难以持久,不得不向株洲方向且战且退。而北军乘虚长驱直入,于 刘建藩去世后,滇军总司令李根源发出通电告哀,广州非常国会议员发起公祭。程潜作有挽诗: 选锋扼攸醴,始焉报捷书。追逐下株洲,究寇终负隅。 逆众势再振,孤军陷泥涂。堂堂宫彭才,殒命在须臾。 (本文录自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麓山名人谱》,陈先枢、梁小进/编著。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50 , Processed in 0.5957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