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长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湘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自古以来就哺育着两岸的古城儿女。 儒、佛、道共处的岳麓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名城古今兴衰的历史见证。 当这个历尽沧桑的城市迈着坚实的步履,迈人2l世纪的时候,人们不该忘记她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67年前,她几乎毁于一场灭顶之灾,那就是发生在 虽然重新揭开战争的疮疤是沉重的,但永远铭记这场旷世之火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现在,就让我们追寻67年前的历史,再忆那场空前绝后的灾祸吧! 20世纪30年代的长沙,社会相对稳定,商业繁荣,文教发达,人民安居乐业。 八角亭、司门口一带,店铺鳞次栉比,黄包车来回穿梭,不时有老爷式轿车从旁掠过。 老街深院中的孩童们天真无忧,尽情嬉戏。男孩子在玩着打陀螺、滚铁环、打弹子的游戏,女孩子在玩着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的游戏。突然一声闷响,随风吹来一阵米香,这是小巷深处在打爆米花。 当时的长沙是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潮宗街麻石路两旁集中着数十家粮行和米厂,潮宗门码头是米市的主要集散地。 绸布、百货、南货、药材、金银首饰等业也十分活跃,介昌绸布庄、太平洋百货庄、九如斋南货号、九芝堂药号、余太华银楼等老字号享誉三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长沙地处后方,沿海及沦陷地区人员大批迁往长沙。长沙市人口骤然增至50万。北大、清华、南开3所著名大学也迁来长沙,大批文化名人云集湘城。长沙市场更趋繁华。 餐饮服务业盛况空前。著名餐馆有湘菜馆曲园酒家、玉楼东酒家、粤菜馆南国酒家、川菜馆又一村酒家等。浴池有10余家,照相馆有20余家,旅馆多达500多家。 夜市热闹非凡。沿街叫卖馄饨、烧饼、油炸臭豆腐、茶盐蛋的摊担通宵达旦。夏夜街头叫卖绿豆稀饭、酸梅汤的比比皆是。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毁灭性灾难正在向这座千古名城袭来。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与日军举行空前规模的武汉大会战。25日,武汉失守。湖南顿时从抗战的后方变成抗战的前方。省会长沙,则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蒋介石决定坐镇湖南。 11日,岳阳陷落。长沙一片混乱,逃难的人拖儿带女,浩浩荡荡。至12日上午,长沙火车站还滞留着黑压压的人群。 就在这天上午,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收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张治中立即指示长沙警备司令部起草了“焚城计划”,并决定以天心阁举火为号。 蒋介石发来电报后,日军已攻至距长沙城以北300多里外的新墙河。不知谁最先把‘鬼子已到新墙河’传成了‘鬼子已到新河’。然而,一字之差点燃了已弥漫着汽油味的长沙城。新河距长沙城中心仅5公里。 大火烧了五天五夜,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一片灰烬。全市1100多条道巷全部焚毁的有690多条。南门口至走马楼一带是长沙最古老、最繁华的地带,火烧得最为惨烈。 一场大火截断了城市外在方面的千年沿革,也使城市失去了文化方面沉积的厚度和影响力。历经2000多年岁月的贾谊故居和定王台被付之一炬。明代高大城墙上耸立的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在大火中也化为一片废墟。 坡子街的火宫殿,安置了一批从前线撤退的伤兵。当时街道两头火起,伤兵们无路可逃,几乎全体殉难。大火十几天后,湖南省政府宣导处发布一则消息,公开承认死于火灾者3000余人。 一场大火吞噬了无数的冤魂,更中断了城市的繁荣。登上天心阁城墙,只见数十里残垣断壁,遍地瓦砾,一片凄凉。 250多家米厂、粮行除12家半以外,全毁于大火,烧掉谷米190多万石。“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誉从此黯然失色。 坡子街的银行、钱庄和金银首饰店全部被毁。全市100多家纸行。绸布庄大多消失。经此巨创,不少老一辈商人从此退出商界,息影山林;“金、钱、绸、纸”四大行业风光不再,许多名牌老店不复再生。 湘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上世纪30年代,长沙绣庄多达40多家,年产绣品3万件以上。大火中,所有绣庄连同绣品、画稿无一幸免于难。湘绣从此一落千丈。 自晚清以来,长沙近代工矿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一场大火,使之骤然夭折。湖南第一纺织厂厂房、设备、机器、原料全部被毁。长沙工业从此一蹶不振。 文化教育事业同样遭到毁灭性打击。创办于清末和民国初的明德、周南、长郡、省立一中等学校,原来都是校园宽阔,校舍与林荫错落有致,一场旷世大火却使它们毁之殆尽。 与此同时,交通、邮电、电力、消防系统全被破坏。 长沙大火后,国共两党合作,处理了善后,救济了灾民。然而千古名城的巨大损失却无法挽回。长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 当时《中央日报》社论称:“长沙近30年来,物资、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由于12日电报韵目代码为“文”,史称“文夕”大火。 “文夕”大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而引起的,这场劫难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军事当局战略失误,国民党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这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长沙人民为民族抗战作出了重大牺牲,必将永载史册。 (以上内容摘录于《1938:“11·13”长沙大火》,梁小进|陈先枢/著,未经作者授权,严禁复制转载引用!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或名城长沙网。)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2:10 , Processed in 0.0994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