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长沙民国教育档案展(纯文版)

2020-9-30 10:4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9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长沙民国教育档案展
撰稿 陈先枢

前  言
长沙素有“潇湘洙泗”之誉,宋代岳麓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晚清时务学堂为全国最早的新式学校之一。时间进入20世纪,在历史演进和嬗变的过程中,长沙涌现了大批新式学校。湖湘人才的兴盛和教育的发达成为近代湖湘文化的两大现象。教育造就了名人,名人又推动着教育的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本展览从长沙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教育档案中选取13份有代表性的卷宗,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名校风貌、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方方面面。从这些展版中,我们可以领略到20世纪初,长沙为什么名校辈出?是什么根基支撑着湖湘教育长久不衰?
在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有力推动下,长沙教育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如重视    经世致用和伦理践履,尤其重视人才的品德、操行、性格、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磨砺和塑造。在教学方法上反对食古不化和填鸭式的教学法,而主张因材施教、不拘一格、自由发展。
这些学校曾创造过许多辉煌,“忧国忧民”“教育救国”“磨血育人”“经世致用”等优良传统,浸润着长沙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长沙独特的教育风格,促进了湖南教育和湖湘文化的发展,使湖南的教育事业一直排为全国前列,培养出来的人才影响中国社会一百多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立师范学院
本档包括《国立师范学院民三七级纪念册》和《国立师范学院各系民三五级毕业同学录》。本档虽仅为两个年级印制的纪念册或同学录,但从中可全面了解国立师范学院的校史,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湖南高等师范教育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国立师范学院为今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1938年创建于安化县蓝田镇(今属涟源市)。抗日战争时期,蓝田是著名的教育重镇。省会长沙大多数私立中学,如周南、明宪、大麓、兑泽、含光等,都迁至蓝田继续办学。1938年夏,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独立的国立师范学院,由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廖世承为主任。廖世承来到蓝田,寻得辛亥革命人物李燮和的故居——李园,创建了国立师范学院。李园距蓝田西一里许,方广百亩,其背与左右,重山复岭,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园之前,阡陌纵横,一溪自北而南,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园有房屋200间,重阿曲房,长廊逶迤,是一个求静治学的好所在。
\国立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亲自为这两个纪念册作的序此序作于1948年,其时国立师范学院已由溆浦迁至南岳。序中概括了国立师范学院的建院初衷。他说:
国立师范学院,肇始于民国二十七年之冬。其时岛夷肆虐,海宇鼎沸,我中枢念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实为国脉所关,百年树人,舍此莫属,明耻教战,尤所必需,固不仅负有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之重大使命也,于是本院应运而生。社会嘱望,至殷且切,而院址局于一隅,展布匪易。八年之间,遘运艰屯,由蓝田而溆浦而南岳,舟车烽火,亦既三迁矣。犹幸各系科师儒,忍苦服教,从游之士,愤发自强,弦诵不辍,才杰辈兴,毕业校友,前后五百余人,散布四方,类皆黽勉教学,有声于时。……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919年从美国布郎大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东大附中、上海光华大学、光华附中、国立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并曾任主任、副校长、副院长、院长等职。
蓝田镇老街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开学日在蓝田镇李园合影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大批学者名流云集湖南。廖世承趁此机会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来院执教。计有:钱基博、储安平、钟泰、马宗霍、骆宏凯、陈一百、孟宪承、高觉敷、刘佛年、汪伯明、郭一岑、谢扶雅、陈东原、皮名举、沈同洽、钱钟书、汪梧封、周郑章、李祁、陈伟璋、葛祖良、李达、李修睦、谢承平、吴澄华、汪德耀、王兆澄、杨善基、袁哲、金兆均等,蔚为一时之盛。名师数量之多,名气之大,在当时仅次于西南联大。
国立师范学院教舍——九思堂
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上生物实验课
纪念册刊印的各系主任的肖像和部分同学的照片(局部)同学照片的编排很有意思。在每幅照片的下方都有一篇介绍该生性格、特长等短文,系由其他同学所撰。其中有5篇为后来成为著名韵文学专家的羊春秋先生所撰,他为金焕南同学的“画像”就是一篇极好的韵文。文曰:“嶙峋其骨,修长其身。不立崖岸,不著纤尘。发为文章,既沛既醇。闳中肆外,下笔有神。自是翰林之伯,允为席上之珍。” 羊春秋(1922-2000),韵文学专家,曾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笔名公羊。1949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获教育学士学位。曾任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1978年,应聘为湘潭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先生良好的国学功底就是在国立师范打下的。
纪念册刊印的本年级毕业生签名单
纪念册刊印的同学所撰纪念文章


福湘女中
福湘女中一九三六班班刊           福湘女中五纬同学会会刊本展板选取《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和《福湘五纬同学会会刊》。福湘女中为长沙市十中的前身,20世纪90年代改为电子职业中专学校。1913年,福湘女中建于长沙北门外长春巷,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拿亚女士联合遵道会、循道会等教会创办,是一所六年制中学,规章制度大多仿效美国,学生一律寄宿。从初中二年级起,除国文及中国史地使用汉语课本外,其他数理化及世界史地均采用美国英文原本。1919年美国凌支尼女士继任校长。这一年杨开慧女士曾在该校就读。1928年福湘在教育部立案,成为一所私立女子中学,校长改由中国人担任,但教会仍提供经费补助,《圣经》仍是选修课。
在民国长沙多所女子中学中,福湘的教舍、教学设施、教学质量、课外体育活动等都堪称一流。其时编制为高中3班,初中5班。这一组档案照片见证了福湘女中曾经的辉煌。
福湘女中教学楼
福湘女中女生宿舍
福湘女中学生在上英语课
福湘女中学生上化学实验课之前
1936年参加华中运动会的福湘女中垒球队、游泳队优胜选手合影福湘女中1935班毕业生与老师合影
福湘女生在校园做叠罗汉游戏
福湘女校校园景色之一
福湘女校校园景色之二
福湘女校校园景色之三
身着校服的福湘女生
1935年福湘女校唱歌竞赛优胜者合影
1936年福湘全体教职员合影
福湘五纬同学会会员合影
《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所录同学的作文
《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所录同学的作文
《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所录同学的作文
《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所录同学的作文
《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所录同学的作文
《福湘一九三六班班刊》办得生动活泼,所录同学的多篇作文,写作水平很高,感情极为真挚,既有对六年求学生活的回忆,又有对当时全国抗日形势的分析,还有对“妇女解放”和“女子职业”极深刻的见解。一位署名南媛的同学在《福湘学生生活的素描》中写道:“六年的求学,使我深刻认识了福湘,他的良好精神多值得我留恋和追忆,这边的师长都是抱着满腔热烈的希望,诚恳尽心的教导学生,和我们的父母一般,苦口逆耳的教训,时常听到。我们实在是受益匪浅。因为师长循循善诱和爱护备至,同学的亲师也成了必然趋势。”萧庆谷同学疾呼,妇女要打破屈服的观念,从坟墓中跳出来,要重新活着。
福湘班刊上的同学录
福湘班刊上的商业广告
福湘1936年班旗和班训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20:40 , Processed in 0.1340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