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醉美浏阳河 神奇九道湾

2020-9-30 10: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32|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第二集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民歌浏阳河》蜚声中外。

浏阳河梨江湾俯拍镜头。背景音乐《浏阳河》

 

     浏阳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而且也是一条人文之河。“近水楼台先得月”,浏阳河流经省会长沙的大部分土地,并从长沙注入湖南的母亲河——湘江。长沙素有楚汉名城、潇湘洙泗、湖湘文化之都的美誉,浏阳河沾尽了长沙之光。同时,蕴藏在浏阳河九道湾的数不清的考古遗址、名胜古迹、名山古刹、名人故居又为长沙平添无限光彩。

(湘江、橘子洲、岳麓书院、天心阁、三角洲浏阳河入湘江口)

 

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浏阳河流域就有长沙先民活动的痕迹。长沙县仙人市月亮山浏阳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有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早期文化堆积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石器主要有长条形石斧、凿、锛、杵、镞、刀等;陶器主要有宽扁平足盘形陶鼎、高柄喇叭足陶豆等。文化内涵既具有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的特征,又包含有某些江西山背文化的因素。晚期地层为商代文化层,表土层发现夹砂红陶大口缸片,上有附加堆纹、圆圈纹、戳印纹和锥点组成的大云雷纹等。

   月亮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芙蓉区中部浏阳河西岸的马王堆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经考古发掘证明,马王堆原来是西汉初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妻儿的墓葬。辛追夫人在地下睡了2100年,完好不腐,令人惊诧。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精美漆器和丝织品。大批的帛书、帛画更为罕见,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中国最古老的医药专著《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周易》《老子》甲乙两种写本等。出土的帛画,画面宏大,布局严谨,构思巧妙,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马王堆汉墓早期影像资料。马王堆汉墓遗址,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实拍或图片)

 

40多年来,位于浏阳河湖迹渡西畔的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馆,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代表团5000多个,共20多万人,国内游客上千万人次。至今这里仍是人流如织,来湘者无不慕名至此。而关于马王堆汉墓及其出土文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专门学科——“马王堆汉墓学”。

(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馆,相关马王堆汉墓研究著作展示)

 

浏阳河从浏阳市城区穿城而过。位于浏阳河畔圭斋路的浏阳文庙是中国保存最好的文庙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浏阳文庙即浏阳学宫,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砖石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琉璃筒瓦铺面,青花瓷砖作脊,中置葫芦宝顶。殿内32根石柱支撑梁架,分三层排立,气势昂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阳文庙实景)

 

文庙为祭孔场所,大成殿中立有孔子像,两侧为历代贤士牌位。清代曾制祭孔古乐器于庙内,习以八佾之舞。乾隆末年,浏阳有个叫邱谷士的文人,偶得樵夫从深山掘出的古钟,他对照汉书,考定是成周大编钟。后来他专程去山东曲阜孔陵作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匏音古乐器已失传。于是,他便按照汉书图录规定,仿制出全套古乐器。不久,他被聘为浏阳县学的舞乐教官。浏阳文庙祭孔曲礼,便都按照古乐旧规举行。从此,浏阳古乐名声大噪,就连山东曲阜孔府,也派人到浏阳观摩古乐,仿制全套古乐器。现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浏阳古乐得到很好的传承,2015年恢复了祭孔大典,场面盛大,古乐悠扬,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支持。

   (浏阳文庙祀孔老照片,2015年祭孔大典录相资料)

 

名水之畔必有名山,大围山、道吾山、孙隐山、沿江山、临湘山是其代表。

大围山是浏阳河的源头,浏阳河上游大溪河、小大溪河均发源于此。大围山位于湘赣交界处大围山镇,西邻官渡镇,东临江西铜鼓,南接江西万载,北靠平江,“冈峦围绕,盘踞三县,因名大围”。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一书将大围山列为道教的第十三洞天——“好生元上之天”。今为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有15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0多个,高大的青泉柳、鹅掌木、香果树和紫荆茶树、穗花杉、银鹊树、梽木等珍贵乔木,均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树木。大围山峡谷——花门河,是一条天生的漂流河,漂流沿途有龙王潭、琵琶漕、情人谷、殉情岩、龙虎滩、美女梳妆等神奇的景致和传说,使人置身于“人随山水转,心在画中游”的境地。

(大围山浏阳河源头玉泉溪,大围山景色)

 

道吾山位于浏阳城浏阳河之北集里街道道吾村。道吾山的开山祖为唐大和年间的名僧宗智。相传宗智入山时,为巨石所阻,困坐石边。忽有白衣老人近前致礼说:“师为开山祖,待师久矣。”宗智答道:“吾志惟道,法缘在此,吾道成矣。”说完,风驰电掣,巨石裂开,形成道路,宗智从此开山讲法,并以“道吾”作为山名。道吾山山峦叠嶂,风景秀丽,山中有二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等奇景,山岳地貌奇特,林泉遍布,充满粗犷野趣。道吾寺位于莲花峰下,唐文宗钦赐“护国兴华大禅寺”,为唐宋时期著名的十方丛林。寺宇依山而建,布局呈“回”字形,分为4栋。前栋为山门,上书“兴华禅寺”,并有“湖山胜迹”横匾悬其上。大殿立金柱16根,富丽堂皇。

(道吾山,道吾寺)

 

浏阳县城东浏阳河畔还有一座孙隐山,是一绵伏小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为隋唐间医学家孙思邈栖隐之处。山麓有升冲观、洗药桥、洗药井、炼丹台等胜迹,皆因纪念孙思邈而名。孙思邈号称药王,通百家说,精于医道,寿高102岁而终。孙隐山东北麓有升冲观,建于唐代初期。宋徽宗时,全国兴道教,孙思邈被徽宗追封为“妙应真人”,升冲观得以扩建。传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白日飞升之日,每年这天都要举行药王会。清末民初,宫观颓败,仅留前后正殿。清秀才唐瑞的《登炼丹台》诗叹道:“炼药台空仙已去,台空仙去我还来。涧边幽草年年绿,枝上名花岁岁开。”今道观得以恢复,孙隐山建为公园,成为浏阳市新的旅游景点。

(孙隐山,升冲观,孙思邈雕像)

 

沿江山位于长沙县黄兴镇仙人市,浏阳河蜿蜒流经山麓,故名沿江山。紫霞寺立于峰顶,登临远眺,浏阳河入长沙县后的三、四道湾尽收眼底,只见河流自东向西滚滚而来,桃树湾、潭头湾、斋塘湾、王家湾、肖家湾等五处河湾把浏阳河截成五段,但被截断的河流,仍然朝着沿江山,直到木瓜洲的章家坪,才掉头向南转西奔向省城而去。这五段河活象五条巨龙,朝拱着沿江山,人们便取名为“五龙捧圣”。紫霞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即公元637年,为右骠骑将军尉迟敬德监修,清顺治年间重修。庙宇建筑雕龙画栋,曲径回廊,错落有致,楼前场地,田方有奇,每逢庙会道场,各戏班轮番上演,参禅游戏者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寺周古木参天,俯瞰周遭,平畴广阔,环顾四野,阡陌纵横。寺周古木参天,美不胜收。

(沿江山,紫霞寺,山顶俯拍浏阳河的三、四道湾)

 

浏阳河过长沙县黄兴镇向西转便进入长沙县镇。陶公庙就位于梨镇临湘山上,紧邻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濒临浏阳河,与长沙市雨花区谭阳洲隔江相望。陶公庙正好处浏阳河入长沙县后第六道湾的弯顶上,西望长堤相接,波光帆影;东眺则远山含岫,野树笼烟。临湘山势宛若仰天狮子,又名“狮岭”。“狮岭仙踪”遂成为旧“临湘山八景”之首。浏阳河在这里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弯,远望成了两条江,造就了 “梨江双渡”的美景。

(㮾镇,临湘山,“梨江双渡”)

 

陶公庙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年间,奉祀晋太尉陶侃之孙陶淡及其侄陶烜。每逢两个陶公菩萨生日——农历正月十三和八月十七日,举办盛大庙会。庙会期间,古戏楼上好戏连台。庙坪里,玩龙、舞狮、罗汉舞、竹马灯等竞相上场,庙会成了百艺汇集之所。庙会期间,商贾云集,结庐成市,形成了“三仙街”,因此有民谣道:“梨街上不作田,两个生期吃一年。”陶公庙由山门、戏楼、石级、正殿和偏殿5个部分组成,今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陶公庙,陶公庙庙会实拍)

 

浏阳河入湘江口的凤嘴路之南的开福寺,是浏阳河下游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座寺院,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开福区即以它为名。开福寺是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会春园。后唐天成二年即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勇,创建了开福寺。从此,开福寺之北的这一段浏阳河也称为“楚江”佛寺兴盛时,住僧达千余人。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开福寺香火不绝,名僧辈出。晚清时,开福寺名僧敬安、笠云等雅诗好文,曾与王闿运、郭嵩焘等在此组织碧湖诗社。清末每年逢三月上巳、九月重阳,诗人雅集,流觞咏诗,一时传为佳话。整个寺院以3米高的红墙环绕,主要建筑有山门、三大殿及两厢的堂舍等。山门两侧门联“紫微栖凤,碧浪潜龙”为清嘉庆年间湖南布政使、名书法家韩葑所书。

(开福寺,碧浪湖,碧湖诗社,“紫微栖凤,碧浪潜龙”门联

 

浏阳河下游还有两处古城遗址,都与五代“马楚”国有关。位于浏阳河下游第六道湾的东湖街道,是宋初常丰县县城所在地,今存多处土筑城墙遗迹。常丰县的前身是五代马楚政权所置的龙喜县。龙喜县城位于今长沙县黄兴镇仙人市浏阳河畔鹿芝岭。宋太祖登基,撤销龙喜县,县城迁至位于今东湖街道的常丰仓,改常丰仓为常丰县。常丰仓是“马楚”政权所建的大型粮仓。不久,常丰县并入长沙县。到宋元和元年,即公元1098年,又把原常丰县的辖境从长沙县析出,定名为善化县。旧志说,龙喜县、常丰县的辖境“即今善化县境”。因此也可以说,善化县的前身是宋初的常丰县,而常丰县的前身是五代马楚国的龙喜县古城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结点,却见证了五代马楚政权的一段辉煌历史。一千年前的粮仓之地,今又成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研基地,这正是浏阳河历史文脉延绵不绝的传承

(东湖浏阳河,鹿芝岭浏阳河,古城遗址,县正街,杂交水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0 04:18 , Processed in 0.1099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