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醉美浏阳河 神奇九道湾

2020-9-30 10:0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31|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醉美浏阳河  神奇九道湾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撰稿 陈先枢

 

第一集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一曲民歌浏阳河》蜚声中外。

浏阳河梨江湾俯拍镜头。背景音乐《浏阳河》

 

长沙市雨花区浏阳河畔的东山,就是这首民歌的诞生地。浏阳河》伴随新中国而生。1950年9月,湖南省湘江文工团土改工作队来到这里。当年l9岁的徐叔华就是文工团的一员,他编的小歌舞剧《双送粮》有如下唱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呐,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l951年5月,《双送粮》演出小组到武汉参加中南区选拔并顺利入选。《双送粮》中的《浏阳河》唱段,一炮打响。它唱了60多年,唱响了浏阳河的名气,也振奋了浏阳河人的精神。

   (东山镇浏阳河大桥,东山镇古码头。歌舞剧《双送粮》胶片或老剧照)

 

   “九”是古汉语中最大的约数,九道湾就是特别特别多的湾。“五十”也是一个约数,其实,浏阳河全长有四百七十里,是“五十里”的九倍。流域总面积达4665平方公里。

 (选择几处湾道镜头组合)

    

    “九道湾”,不仅一语道破了浏阳河迂回曲折的地理特征,而且也是长沙人百折不回个性的写照。浏阳河还有一个地理特征,它的流向不是“大江东去”,而是向西流,一路遇山,多有折返,但仍不断绕过阻挡向西流去。苏东坡有诗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何尝不是长沙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的象征。

(浏阳河绕山而流镜头组合)

 

浏阳河原名浏水,“浏”,清亮之意。浏阳市即因位于浏水之北而得名。东汉置浏阳县,浏水渐称浏阳河。浏阳河是湘江一级支流,上游为源于浏阳大围山北、南两麓的大溪河和小溪河。

(大围山景色,大溪河和小溪河镜头)

 

大溪河和小溪河会于杨潭乡之双江口,为中游之始。

(双江口俯拍)

 

    浏阳河在浏阳市境内长175.8公里,流域面积3211平方公里,共流经20多个乡镇。多年平均水量27.9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44万千瓦,占全市的80%。位于高坪镇株树桥村的毛家湾是浏阳河上中游“最美九道湾”之一。株树桥水库的水源源不断地输往长沙,供应着省会部分人民的生活用水。

(毛家湾,株树桥水库)

 

浏阳市境浏阳河两岸一连串古镇有如浏水一串明珠。白沙、东门、达浒、官渡、沿溪、永和、古港、高坪、普迹以及浏阳市治城关镇,至今还留存着许多老街。这些老街,曾是繁华的闹市,常可见“大船尾接小船头,北调南腔语不休,入夜帆灯千万点,满江珠玉似星浮”之景色。两岸则是店铺鳞次栉比,入夜人语喧哗,两边灯火阑珊,满街酒香飘溢。

(各古镇及浏阳河镜头组合)

 

浏阳河十曲九弯,百数里水路入湘江。春夏河水时常暴涨,秋冬清波荡漾。时而轻歌曼舞,时而旋律高扬,不管是朝雾夕辉,还是阴晴风雨,一路流水汩汩,永不停歇。两岸青山翠枝,绝景佳色。沿岸农田、果园、村落以及花木走廊、茶叶走廊等构成巨幅的天然水墨画。昔日渡口星罗棋布,如今多桥飞架,宏伟壮观。

(沿岸美景剪辑)

 

如今,九道湾已不仅仅是一个虚数,而是上、下游各有所指。2014年浏阳市开展了浏阳河最美九道湾评选活动。评选按照突出浏阳河的人文性、标志性、景观性和持久性要求,评选出小河乡鱼嘴湾、张坊镇江口湾、官渡镇上水湾、高坪镇毛家湾、淮川樟树湾、枨冲镇曲尺湾、葛家乡龙潭湾、普迹镇夹洲湾、镇头镇百步湾为浏阳河上中游最美九道湾。

(浏阳河最美九道湾评选活动新闻镜头)

 

九道湾一湾一景,各具特色。

位于小溪河小河乡的鱼嘴湾,站在高处俯瞰,青山藏秀,绿水如碧,仿佛像一条绿色的鳄鱼悠然摇摆地从青山中爬出,努力伸长着纤细的脖子,想要喝蜿蜒而过的小溪河水。小溪河流经张坊镇江口村地段时绕了4道湾,从仙姑岩顶端远眺,河水像一条玉带,呈“几字形”缠绕在山峦与田野之间,谓之江口湾。沿河两岸500余亩果园和5000余株红豆杉郁郁葱葱。

(小河乡鱼嘴湾,张坊镇江口湾)

 

大溪河与小溪河在官渡汇流后拐过了第一道湾,谓之上水湾。人类繁衍生息,需择水而居,“河栈”由此而生。潺潺流水,千年古树,古朴建筑,加上石拱桥,在蓝天白云下,俨然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这里便是官渡古镇上水河栈。当浏阳河流至枨冲镇红卫村长乐州遇阻,转了180度弯,呈相反方向回流而去,形成一个大U型湾道,独特的地貌形成别样的美景,谓之曲尺湾。

(官渡镇上水湾,枨冲镇曲尺湾)

 

浏阳河进入浏阳市区淮川街道城西社区,东起醴浏铁路浏阳河大桥,河水自东向西,途经枫浦渔樵、滚钟潭、樟树潭,西至城西冷水坑,形成一个“几”字形弯,全长3公里,称为樟树湾。樟树湾将西湖山山脉环绕其中,像一面镜子,将古浏阳八景之一的“巨湖烟雨”美景倒映其中,与清澈碧透的河水交相辉映。

(樟树湾,“巨湖烟雨”美景)

 

浏阳河入长沙县后便是下游。浏阳河在长沙县、市境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1454平方公里,流经长沙县江背、黄兴、3镇和长沙市雨花、芙蓉、开福3区。浏阳河在长沙县境形成许多绿洲,如山枣洲、江西滩、中洲、柴埠滩、磨盘洲、谭家洲等。洲上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如宝石镶嵌镜中,极富诗情画意。河水百转千回,有如彩带迎风,绚丽多彩,沿河公路纵贯东西,车楫往来,渔歌互答,山村水乡景色兼而有之。

(磨盘洲、谭家洲等)

 

下游也弯过了九道大湾。《浏阳河九道湾》一书的作者通过实地勘踏并结合历史文献确定了浏阳河下游的九道湾。

  (《浏阳河九道湾》的封面及相关记载)

 

从浏阳市镇头镇进入长沙县江背镇,北流至小埠村,再西转,形成第一道湾,古称“小埠港”。西北向至金洲村,再南转,形成第二道湾,古称“金潭河”。然后至黄兴镇仙人市早禾村的河段,两次返回浏阳市柏加镇,又两次折回长沙县,分别形成第三道湾和第四道湾,古称分别为“八斗湾”和 “螽斯港”。西流至黄兴镇、跳马镇交界处的团头嘴,再北转,为第五道湾,古称“团头河”。

(小埠港、金潭河、八斗湾、螽斯港、团头河实拍)

 

浏阳河从雨花区跳马镇团头嘴往西北向弯回至长沙县黄兴镇,河道绕过磨盘洲后不远东转,折向东北向的梨镇,过梨镇后又急转向西进入芙蓉区东湖街道,形成一个梨状的大弧度的半岛,古名“谭阳洲”。这个半岛今成为园林博览会的选址之地。环绕谭阳洲的这道梨形弯道为下游第六道湾,古称“梨江”。梨江八景之一“梨江双渡”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美景。

梨镇、谭阳洲、东湖街道、“梨江双渡”俯拍)

 

浏阳河出东湖街道后,穿过芙蓉区市区至今东岸街道与开福区月湖街道交界处的苗圃南,河道受到山体的阻拦折向西北鸭子铺方向,为第七道湾。湖南省影视基地——金鹰文化城位于此地,“快乐大本营”、“还珠格格”等都在这里诞生,因而被命名为“金鹰湾”。

(浏阳河洪山大桥、金鹰影视城)

 

第七道湾后,河道从西北流向急转至东北流向,流向相反的两河道之间形成狹长的半岛,酷似鸭嘴,名为“鸭子铺”,是为第八道湾。浏阳河从鸭子铺往东北过今三一大道浏阳河大桥,至洪山路以九十度角西折,过陈家渡,从“落刀嘴”直注湘江。“落刀嘴”相传三国关羽战长沙时,“青龙偃月刀”从这里落水,后被周仓捞了上来,又有了“捞刀河”之名。这是浏阳河最后一道湾,古称“陈家湾”,也是浏阳河进入长沙后的第九道湾。

(鸭子铺、陈家渡、落刀嘴)

 

醉美浏阳河,神奇九道湾,孕育出源远流长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浏阳花炮,享誉世界,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爆竹的发明者为唐代的浏阳人李畋。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李畋的生日。每到这天,做鞭炮行业的人家都要焚香点烛,献上三牲。大瑶镇李畋公园内建起了全国第一家花炮文化博物馆。燃放鞭炮起始是为了驱鬼,后来与传统节日结下了不解之缘。“杀年猪”也燃放鞭炮。大年三十晚上,浏阳有的家庭燃放鞭炮达半小时到1个小时之久。五彩缤纷的烟花,伴着雷鸣鸟叫的声响,与变幻无穷、弥漫缭绕的烟云,交织成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

(大瑶镇李畋像,花炮文化博物馆,花炮节及春节鞭炮燃放现场)

 

永和至古港河道底床所产菊花石堪称世界一绝。浏阳菊花石雕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很久以前,浏阳河畔的永和镇有一个老秀才,种菊、爱菊、言菊,以菊为邻。他的独生女儿取名菊花,美丽动人,人品出众。随着年龄增长,菊花与青梅竹马的花童菊石建立了恋情。老秀才知道后,偏偏不允。最终,菊花和菊石跳入河中以死殉情。浏阳河水霎时浪花四贱,河潭中的青石上,绽开朵朵晶莹洁白的菊花,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永和镇菊花石雕工场,菊花石雕作品)

 

用浏阳河水漂洗的夏布洁白如银,经久耐用,远销海外。浏阳金橘,色泽金黄,皮肉可口,营养丰富,曾为“贡果”。百里花木走廊,成为浏阳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夏布生产工艺传承人,浏阳金橘园地,百里花木走廊)

 

浏阳河上,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赛。七彩龙舟散开,龙头高昂,翼尾高翘,擂鼓齐鸣,吆喝阵阵。与相距仅百里的汨罗江划龙舟纪念屈原不同的是,浏阳河梨、东湖、东屯渡、梨圫、东山等地划龙舟是为了纪念金角老龙。传说金角老龙是掌雨的神。梨、东湖一带的划龙船和舞龙灯中就保留了不少古代的龙图腾残余。比如舞龙时要抓糯米喂龙等。浏阳河划龙船时唱的《谢茶酒歌》中唱道:“多谢又多怜(啦),多谢香花宝烛谢神龙(啦),作田者龙神保佑(啦)……”明显地表现出祭龙娱神、祈年、禳灾的主旨。

浏阳河上赛龙舟场景)

 

浏阳河进入长沙市区,河之两岸又一串璀璨明珠映入世人眼帘,诸如武广高铁、磁浮列车、隆平高科技园、“杂交水稻之父”、浏阳河风光带、婚庆广场、东湖湿地公园、金鹰影视文化城、“三馆一厅”等一张张明亮的名片,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创业者来这里投资兴业,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来这里旅游观光,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呼之欲出,给浏阳河下游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背景音乐《再唱浏阳河》。武广高铁,袁隆平,浏阳河风光带,浏阳河产业带等)


123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9 19:56 , Processed in 0.1192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