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古镇说古 —— 望城湘江古镇群简史

2020-9-23 11:5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79| 评论: 0|原作者: 陈先枢|来自: 名城长沙网

本文原载2016年总第19期《湖湘文化》望城湘江古镇群专刊


望城湘江古镇群由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两岸六个特色古镇组成,包括河西的乔口、靖港、新康,河东的铜官、丁字湾、书堂山。

 

乔口:三贤之镇

 

乔口镇位于望城区与湘阴县交界处,东靠湘江大堤,北依乔江,亦即乔江入湘江之口,是典型的渔乡,车船南来北往,交通便利,是原长沙县北一个古老、繁荣的集镇。大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北九十里乔口镇,旧有三贤堂,祀屈原、贾谊、杜甫。元元统年间邑人黄澹因设义学于此,诏赐乔江书院。”故乔口以“三贤”著称。


杜甫晚年入乔口时,曾写过“树密早蜂乱,江泥轻燕斜”的名句,赞美乔口水乡的秀丽景色。以后各朝均有文人到此填词、赋诗,曾有“长沙七万户,乔口八千家”之称,可以想见当年乔口之盛况。屈原、贾谊到没到过乔口,无从可考。屈原、贾谊应是杜诗把他们带来乔口的。杜甫舟过距乔口不远的湘夫人祠时,想到屈原在《九歌》对湘夫人吟唱,忍不住赞叹“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入乔口》时,又想到贾谊与屈原相同的命运,又嗟叹“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关于乔口地名的来由,民间有因三国时周瑜曾把小乔安顿于此而得名,但史无确证。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中说:“乔口镇当益阳乔江之口,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王逵等自朗州(常德)袭潭州(长沙),克益阳,进克乔口及湘阴至潭州是也,今有乔口镇巡司。”据《明史地理志》载:“长沙西北有乔口巡检司。“益阳乔江之口”是“乔口”地名之由来。


乔口旧时寺庙、祠堂之多为区内之最,有记载的就有23座,如万寿宫、乾元宫、渐源寺等,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


但最有名者还是三贤堂和乔江书院。乔江书院建在三贤堂内,元代许有壬《修乔江书院疏》记述了它的原委,疏曰:“乔江书院者,经始宋季,再建国初,皋比之座既虚,伊吾之声遂绝。星霜变易,宛有故基,风雨倾颓,鞠为茂草。义士窘于独力,学者叹其无从。主领黄文复先生以笃古为人师,以兴废为己任,买田筑馆,弗遑宁居,问道传经,渐知矜式。一篑不止则九仞有终,丈席仅完而万问未构。十室必有忠信,况连衽之成帷;众流可为江河,看盈科而放海。将见风移俗易,薰晋鄙而皆善良;义重利轻,化齐民而出俊杰,共成盛事,侧仔群贤。”


许有壬(1286—1364),字可用,元河南彰德府汤阴县人。元延祐二年(1315)进士,官参议中书省事。元统二年(1334)拜参知政事。至正六年(1346)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改御史中丞,迁集贤大学士,复拜中书左丞,兼太子左谕德。有《圭塘小稿》《至正集》。三贤堂和乔江书院于2012年重建。


清代至民国前期,乔口的蛋行、粮行和铁、木、篾、棕、伞铺等发达,最多时70余家,商业繁荣,经济活跃。1949年,有居民3500多人,工商业300多家,其中粮行9家,造船业l8家,圆木、铁、木业各20多家,伞铺3家,棕业5家。共有房屋建筑面积47975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后,全镇共辖上河、中河、古正、接隆、衣铺、大码头等8个居民组,1个蔬菜生产队。1950年为区属镇。l952年改为县属镇,有商店l07家,摊贩42家,手工业72家,仍为望城境内的繁荣集镇之一。1954年,新修和加固防洪大堤12.5公里,加高到38米标高。1956年,并入靖港镇。l958年,划为靖港人民公社乔口集镇大队。1960年,从靖港变电站接入电源。1964年,建成乔口110千伏变电站。1975年,长沙市轮渡公司开航长沙至乔口客轮。1976年,改造旧街道,修筑了一条长2000米的新街道,全部铺成沥青路面;还建成容量100吨的自来水塔。同年,开挖烂泥湖撇洪河,建乔口防洪闸,集防洪、排渍、发电、通车、通航为一体,于1978年9月竣工,结束了历史上的水灾横祸,也为乔口的交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81年,改造古正街,建成宽8米、长520米的沥青表处理街道。l985年4月20日撤乔口乡置乔口镇。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6-16 14:17 , Processed in 0.0987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