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明清两朝偏沅巡抚探析

2020-9-16 15: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155| 评论: 0|原作者: 杨锡贵

以巡抚名官,“起于懿文太子巡抚陕西”,时为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得名于“巡行天下,安抚军民”的特殊使命。初为临时性差遣,“事毕复命,即或停遣”1,“各省专设,自宣德五年(1430)始”2。偏沅巡抚则晚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始设,在明清两朝曾存在近130年之久。但湖南历史上这一最重要职官的建置变动情况,目前尚未见到专文介绍和论述。本文拟对其进行初步考察,不当之处,敬祈方家赐教。

置罢不常的明代偏沅巡抚

偏沅巡抚一职中的“偏沅”,是偏桥和沅州两地省称的组合。偏桥在今贵州省施秉县境内,“县北门外故有桥,名偏桥”3,地以桥名。明朝时施秉县属镇远府所辖,朝廷在此既曾设有作为行政机构的偏桥长官司,也曾设有作为军事机构的偏桥卫。沅州,在今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宋置,元朝升路,明朝时先改为府后降为州,清乾隆元年(1736)又升为府。偏桥与沅州同时与苗区错杂,“夫楚南密迩荒服,故设偏沅巡抚,挈一州一卫,以命幕府,重其地也”4。该辖域的行政、军事管理机构以“偏沅”命名,表明“在明清时期,该地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地位”5

1.设立时间与原因

《明史职官志》称:“万历二十七年,以征播暂设”6。《罪惟录》帝纪卷14《神宗纪》:万历二十七年“冬十一月,诏以江铎开府偏桥镇扼贼”7。《明史》李化龙传:万历二十七年讨杨应龙,“帝以楚地辽阔,又擢江铎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湖广设偏沅巡抚自铎始也。”8《神宗实录》卷344,万历二十八年二月乙亥(1600315日):“以川、黔用兵,偏沅添设巡抚,上用江铎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十月壬辰,兵部复:湘、桂会剿皮林叛苗,宜令抚臣江铎暂驻偏、沅进剿。”[[9

上引史料表明,偏沅巡抚始设时间,除《神宗实录》记为万历二十八年外,其余三则材料均记为万历二十七年。笔者揣度,前者当为实际到任时间,后者当为下诏设抚时间,故宜从后者。

设立之由,“以川、黔用兵”之故,系出于“征播”、“扼贼”、“讨杨应龙”的需要。播州,今贵州遵义。杨应龙先祖从唐乾符三年(876)入播州起,杨氏共世袭宣慰使二十九代。在明初内附。明万历十八年(1590),杨应龙起兵。二十二年(1594),明朝廷以南京兵部右侍郎刑玠总督川、黔军务,展开进击。次年,杨应龙听命罢兵。二十四年(1596),再次起兵,攻扰邻近土司。次年,攻掠江津、南川、合江,侵及湖广。明年(1598)又陷綦江,大事杀掠。二十八年(1600),总督李化龙率部突破娄山关,攻克海龙囤土城,杨应龙自杀。因此,偏沅巡抚是明朝在征讨杨应龙最关键时间节点设立的。当杨应龙之叛平定后,仍令江铎暂驻偏、沅,以便“会剿皮林叛苗”。《明事断略》述及嘉靖时曾在辰州开府设官平定诸苗之事后称:“治苗之法,剿抚互用可也。呜呼!开府辰州,虽一时权宜,然三省苗徒不时蠢动,提督军务,必不可少。后来偏沅巡抚之设,仿此事而行之者欤。”10故偏沅巡抚实为针对苗事而设立,而不是为了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偏沅巡抚的设立,既然是基于对苗民用兵的需要,其职责当然就要偏重军事方面。前述谕旨已经说得十分明白,即“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在《明史·职官志》中,其名称的规范性表述是“巡抚偏沅地方赞理军务”11

《神宗实录》万历二十八年七月戊辰(1600927日),兵部复:偏沅巡抚江铎守制回籍,“其添设巡抚衙门,贼阮藩平,宜如原议。允之。”12则偏沅巡抚初无衙门,至此方设。

2.偏沅巡抚的置罢

检诸史籍,时置时罢是明朝偏沅巡抚的一个显著特征,基本情况如下:

为平定播州土官叛乱,万历二十七年自贵州巡抚析置,三十一年罢。13此为万历年间的情况。

天启二年十月复置。《熹宗实录》卷25:天启二年八月辛末(1622912日),“湖广巡抚薛贞请敕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协济黔饷;偏沅添设军门。下部议。”卷26:九月丙辰(1027日),巡抚都御史傅宗龙认为贵州、湖广巡抚皆无法顾及偏沅地区,“偏沅宜更设一巡抚”。卷27:十月甲戌(1114日),升“郧阳巡抚杨述中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偏沅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督贵州兵饷。”但该书卷28:十一月辛酉(1231日),“以偏沅巡抚杨述中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贵州,兼制湖广辰、常、衡、永十一府并云南军务,兼理粮饷。”故偏沅巡抚当又罢。天启四年复置。卷39:天启四年二月丙午(162449日),“四川右布政使李仙品为佥都御史,巡抚偏沅”14。至天启末年,偏沅巡抚均未罢。此为天启年间置罢情况。

《明史·职官志》称偏沅巡抚于“崇祯二年定设”,但崇祯二年至九年史籍不见偏沅巡抚的记载,当罢。崇祯十年(1637)复置。《国榷》卷96:崇祯十年七月己巳(1637822日),“陈睿谟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偏沅军务,巡抚湖南、湖北”15。《绥寇纪略》亦云:崇祯十年,偏沅巡抚陈睿谟初受事。16自此至崇祯末年,明偏沅巡抚未再罢。此系崇祯年间置罢情况。

3.驻地及辖区

偏沅巡抚驻地,前述万历二十七年“开府偏桥镇”之记载,说明最初是设于偏桥镇的。但万历二十八年二月丙子(1600316日)上谕以“远驻偏桥,鞭长不及马腹,况偏桥地僻城小,既驻总兵衙署,供亿力必不支,宜令抚臣移镇沅州而守,巡历清、平、偏、镇,以便就近策应”17,说明又改驻到沅州。而天启五年(1625)“巡抚傅宗龙奏,苗寇披猖,地方受害,乞敕偏沅巡抚移镇偏桥,勿复回沅,凡思、石、偏、镇等处俾练兵万余人”18,说明有可能又回驻到了偏桥镇。故偏沅巡抚驻偏桥或沅州,应该是根据地方治安形势的变化而定的。又雍正十年(1732)修《湖广通志》卷28《职官志》载:“陈睿谟,武进士,巡抚偏沅都御史,怀宗末年开府长沙,沅抚自此始。”19怀宗即崇祯皇帝,是明偏沅巡抚驻地在崇祯末年又曾迁至长沙府。

明偏沅巡抚辖

12下一页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5-1 03:56 , Processed in 0.127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