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为整顿书院分别改为学堂、校士馆折 赵尔巽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五日
湖南省会向有岳麓、城南、求忠、求实、校经、孝廉各书院,为合省士子肄业之地。前抚臣俞廉三奏改求实书院为大学堂,后又改为高等学堂并附设师范馆,多士之有志向学者,皆愿负笈而来。惟地址狭隘,难容多人,亟须改设,而书院肄业各生程度不齐,去住无定,虽各院长认真训迪,终不免沿袭空文,视同传舍。推原其故,则以学堂士子有特诏之褒勉,有定章之督率,有文凭之荣幸,有出身之希望,书院则仅为年长诸生而设,其办法无异曩时。奴才以为,朝廷嘉惠士林无微不至,与其兼营并骛反涉虚糜,何如一道同风易收实效? 查校经书院为高材生肄经之所,向由学政经理,奴才与学臣柯劭忞商定,现与孝廉书院并改为校士馆,一名成德,一名达材,选高材生之未入师范馆者分门肄业。其课程仍以经史大义为主,并添设科学,分订教习以宏造就。 又,于师范馆附设蒙师讲习所,凡书院肄业生有愿充当蒙师者皆可报名听讲,三月毕业,给以文凭,准其自设蒙塾。庶几中年寒俊不致向隅,村塾儿童咸知养正,其为裨益实非一端。 至岳麓书院为全省观瞻所系,即改为高等学堂;城南书院即改为师范馆。其高等学堂所遗旧址,留为农工商矿各项实业学堂之用,以符钦章而崇体制。 至求忠书院,原为忠臣后裔、世职肄业之所,即遵中学堂章程办理,改为忠裔中学堂,毕业后一体请给出身,似于国家劝忠之义不无裨益。此后,如有应改行变通适宜之处,容奴才随时查考,奏明办理。 除分盗查照外,谨会同学政臣柯劭忞恭折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朱批:管学大臣知道。 来源:《湖南时务学堂历史文献选编》陈先枢 选编 出版: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长沙图书馆 时间:2017年11月25日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长沙文库 | 长沙文史网 ~ 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 湘ICP备08005393号 )
GMT+8, 2025-5-1 01:14 , Processed in 0.0929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