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湖湘文化网(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名城长沙网旗下分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风物 > 正文

漫谈长沙铜官窑

时间:2017-03-19 13:50 来源:湖湘文化网 作者:海燕 阅读:
  铜官窑遗址处位于湖南省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村,距长沙市27公里,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官窑古窑址是唐代制瓷民窑遗址,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位于铜官古镇的南端石渚湖畔的谭家坡。1957年经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考古学家冯先铭、李辉炳等实地考察,确认铜官窑是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之地。我们于中午时分踏上了由釉下彩陶瓷碎片铺成的通往铜官窑古遗址之路。该古窑底长41米,宽2.8-3.5米,坡度为9度-23度。黄土掩盖着的陶瓷碎片在古龙窑中随处可见,这样的陶瓷碎片堆积层在附近的村舍有堆积达几十米深的。在窑址附近挖掘出土的唐代瓷器产品与陶瓷碎片更是不胜枚数。瓷器的产品形状品种多样,就单个窑口而言,铜官窑在当时全国诸窑中,产品的品类是最多的,同类产品的款式是最丰富的。
  铜官窑的产品从大类上粗略地统计就有餐具、酒具、茶具、文具、灯具、玩具、化装用具、卫生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同一种用具中又有很多不同用途的种类,如文具中就有砚台、笔洗、水注、笔掭、镇纸等;同一种类中又有很多款式,仅以1983年在铜官窑遗址发掘的资料来看,壶有8型21式,罐有7型20式、瓶有5型8式;即使有同型同式的器物还有各种釉色的不同,还有各种装饰题材、装饰手法的不同。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中说:“长沙窑(即铜官窑)的瓷器式样之多,在唐代瓷窑之中可以说是少见的。”铜官窑出土的瓷器产品不仅形状品种多样,还装饰精美。它利用绘画、书法、染缬、雕塑、诗词装饰以及釉下多彩等多种装饰功能,使它成为出类拔萃的产品,为它的远销国外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它在诗词装饰上就下了很多功夫,题写了不少别致的诗词。有的瓷壶上题写这样一些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自从君去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凡用几黄金。”“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语向天边月。”这些充满意蕴的诗词表达了女人对爱人的一片思念之情,题有这样诗词的瓷壶放在平常人家显然是不适合的,而放在青楼妓院里则别有一番意味。
  唐代长沙铜官窑的产品是通过水运推销到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靖江、宁波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外铜官陶瓷之路。到目前为止,海外发现铜官窑瓷器的国家有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肯尼亚、坦桑尼亚等,由此可见,铜官窑在唐代时期拥有非常广阔的海外市场。
而铜官瓷器为了迎合海外心理,某些产品的造型与使用特点是针对中、西亚国家的居民生活需要而设计的。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铜官窑生产的扁平窄面略为内凹,肩部和近底部各装一桥形系,可以穿绳结系以便携带。此类扁平体瓷壶在唐代以前的各类窑址中均不见出土。1971年北齐范粹墓出土形制相同的黄釉瓷扁壶4件,肩部有孔可以穿绳结系,饰浮雕胡人乐舞场面。1956年太原也出土了一件唐代青釉人物狮子扁壶。这两种扁壶一看就知道是具有西域风格的游牧民族用具。铜官窑背水壶与它们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特别是1980年扬州出土的~一件铜官窑瓷背水壶,上面用阿拉伯文书写了“真主最伟大”的题辞。泰国林门波遗址出土一件铜官窑瓷碗,碗心上也用阿拉伯文书写了“真主仆人”的题辞。由此可以认定,这类瓷器是专为向中、西亚销售的产品。
 
青釉绿彩阿拉伯文
  另外,铜官窑贴花瓷器的贴花图案除了鱼、荷花等少数几种图案是属于本土文化的外,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西亚风格的图案,如椰枣、椰枣树、娑罗树、狮子、“二折姿”式的印度舞蹈、金刚武士等。椰枣树原产于西亚、北非,是当地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材质十分优良,是重要的建筑用材。狮原产于非洲、中西亚和北美洲,古代埃及、巴比伦及波斯的雕像和壁画中多以其为题材。汉代西域诸国将狮作为礼物送到中国,自此才有以狮为题材的图案,但唐以前的狮图案极为少见。唐太宗时康居国曾“遣使献狮子兽,帝珍其远,命秘书监虞世南作赋”。虞赋称狮为“绝域之神兽”,并以此颂扬太宗威德,狮子纹才开始成为唐代一种重要的装饰。
  娑罗树原产于印度,是一种常绿的开黄花的高大乔木,其高者可达20余米。娑罗树材质厚重、坚实、深色,是做家具的优质木材。娑罗树在印度,尤其是在孟加拉平原边缘地区备受人们的欢迎。娑罗树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有美丽的黄花,有优良的材质,还因为它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佛经中传说释迦牟尼是在娑罗树林中涅般的。“三折姿”是印度舞蹈中一种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舞姿。金刚武士是印度佛教中护法神。铜官窑瓷器的釉下彩绘画则有狮子、椰树、宝塔、摩羯鱼、外国女郎、异国情侣等。摩羯鱼是印度神话中一种兽有鱼身的神话动物,被认为是河水之精,生命之本,常见于古代印度的雕塑、绘画艺术中。异国情侣图绘于一件圜底盆状残器上,一对青年男女作半侧面对坐,男人为一鼻梁高挺、浓眉卷须、连腮胡的中亚美男子;女人则为一面如满月、颊有红晕、细颈坦胸、双目低垂的娇滴滴的典型唐代仕女。上述种种图案都是中西亚文化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材。铜官窑以此作为外销瓷器的装饰,对于铜官窑瓷器的海外消费者而言,在文化上容易接受,易于认同。铜官窑在瓷器装饰上这种对海外消费者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的有意识的迎合,对于促进其产品外销、开拓海外市场无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该窑址出土的文物证明,伴随着唐朝的兴替,长沙铜官窑的兴衰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为初唐( 618-684)瓷器大部分是开片青瓷十二肖、侍女、乐俑等艺术品。第二期为盛唐(685-756,以素釉青瓷为主,并开始出现彩瓷。第三期为中唐( 757-840),在单色到多色釉的基础上,研制出釉下多彩精湛的瓷器,并饰以格言、警句、五言诗、七言诗为内容的书法装饰,开创了唐代窑器的鼎盛时代。第四期为晚唐(841-907),造形趋向精巧多变,装饰花鸟画、印花、压花等多种工艺。
  铜官镇区内有着成片的古窑址群,谭家坡窑址周围还有枫树嘴、蓝岸嘴、灰坪、挖泥洞、陈家坪、廖家坝、余家山、王田坪等40余座遗存窑址。到明清、民国时期,长沙铜官镇区内的古龙窑还多达数十座,这些龙窑的始建年代为:唐代2座,宋代3座,元代3座,明代20座,清代41座,民国3座。由于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以及工厂建设的需要,很多遗址已被破坏,现如今只保存了四座比较完整的龙窑。
  “长沙铜官窑”对中国陶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釉下多彩的先驱者,还发明了铜红釉的烧制方法,并最早开创了陶瓷模印贴花。1988年,长沙铜官窑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史志档案局)【录自2008年10月出版的《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2008年第3期总第5期】

(责任编辑:周顺)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推荐内容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